“四巧”引导大班幼儿感受绘本色彩之美

时间:2022-10-14 04:21:58

“四巧”引导大班幼儿感受绘本色彩之美

当前,对学前儿童绘本阅读指导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绘本内容、情节的分析和选择,而对其中作为幼儿视觉接触主体的美术语言——绘画,似乎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绘画即美术语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书中的信息几乎完全依靠绘画来传递,读懂了画,也就读懂了书。引导幼儿欣赏绘本的美术语言,对早期阅读发展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要求。

绘本的美术语言主要有开本、装帧、造型、构图、色彩、风格、细节等多个方面。其中色彩是彰显图书主题的重要元素,但由于它是为造型服务的,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被读者忽略。而事实上,色彩是传递情感温度、呈现作品性格、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元素。一本好的绘本一定是切合图书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选择了最恰当的色彩的。换言之,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幼儿对色彩运用的理解。色彩传递出的信息也影响着孩子在阅读绘本时的情绪体验。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笔者本人对绘本非常喜爱,收藏了大量风格各异的绘本,对连续两届大班的孩子开展了欣赏绘本美术语言的教育实践。笔者体会到,幼儿特别是大班幼儿对于色彩十分敏感。在绘本蕴含的各种美术语言当中,引导大班幼儿欣赏色彩之美是最有效的教学内容。

如何引导大班幼儿欣赏绘本的色彩之美?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四巧”:

一、巧用投影,冲击视觉

拿到一张小小的红色卡片,可能不会让人有特别的感觉,但走进一个红色的房间,大多数人马上就会觉得温暖。色彩的面积越大,视觉冲击就越强烈,也就越容易让人产生相应的感受,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人手一本图书可能看得更自由,液晶电视可能看得更清楚,但从感受色彩的角度上来说,选择大屏幕投影则会收到最佳的效果。当投影打出大面积的画面时,你马上就能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在发生变化。

二、巧用音乐,烘托气氛

艺术的感受是相通的,选择和画面传递的情绪相匹配的音乐,会更明显地烘托出相应的情绪氛围,能够较好地深化幼儿对色彩所传递的情绪的理解。儿童电影配乐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儿童电影都有明显的情节变化,相应的配乐也会有快乐、紧张、恐怖、激烈、兴奋、平静等明显的变化,将配乐分段截取下来可以搭配在画面欣赏时使用。

例如《三个强盗》这本书,从封面开始就大面积地运用深蓝和黑色,营造出恐怖的气氛,在蓝黑的主体当中,仅有的一点白色和红色用来点缀强盗的眼睛与斧头,更加凸显出强盗眼神的可怕与斧头的血腥。在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电影《蓝精灵》中格格巫出场时的音乐作为伴奏。伴随着低沉而恐怖的音乐,我出示封面并小声而紧张地说:“有三个强盗来了,你看到了什么?感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们有的马上就“啊”的一声捂住嘴,有的说:“我看到血红血红的斧头,可能他们刚干过坏事!”有的说:“他们穿着黑衣服,在晚上出来,一定是很坏的坏人。”虽然画面非常简单抽象,但是凭着对色彩的感受和想象,在恰当的引导下,孩子很快就能感受到“夜晚”“可怕”这些由色彩联想到的信息。

三、巧用联想,深化理解

从感受到理解,一定需要孩子的生活经验做桥梁。只有将感受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才能带给孩子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印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给孩子一个空间去联想。

例如《彩虹色的花》。彩虹色的花有六片不同颜色的花瓣,不同的小动物未了遇到了不同的困难,有的需要过河、有的需要扇子、有的需要衣服……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的花瓣分给了小动物们。我在和幼儿一起读到小动物们遇到困难时,问:“你觉得彩虹色的花会给他们什么颜色的花瓣?为什么?”孩子们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色彩的理解来选择:“红颜色的花瓣和火的颜色一样,给人暖和的感觉,可以把红色花瓣给小动物做衣服。”“蓝色的花瓣看起来会想到大海,热的时候跳到海水里洗个澡最舒服了,可以把蓝色的送给小老鼠!”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与追问能帮助孩子从色彩的角度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产生相关的联想,从而深化对色彩冷暖色属性的体验。

四、巧用对比,感受差异

有的绘本整本都采用统一色调的色彩来传达相应的主题。例如:《圆圆的月亮》通本都是大面积的蓝色,仅用黑白两色点缀,营造出一种静谧、悠长的感觉;《爷爷变成了幽灵》中蓝色与黑色的运用,带给我们淡淡的忧伤;而《大卫不可以》系列几乎都采用大红、橘黄等明亮的色彩,展现出大卫的调皮、活泼;《巴士到站了》是一本非常明显地运用色调表现主题的绘本,巴士停靠不同的车站、不同的地点运用了不同的色调来描绘。

我在一学期内有意识地选择在色调上有明显特色的绘本提供给孩子阅读。学期末,在幼儿已经充分理解这些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色调开展一到两个专门的美术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选择这些绘本中有代表性的画面,按色彩的冷暖色调进行分类,引导孩子集中欣赏感受。

在活动中,孩子们关于这些绘本的经验被再次调动起来,并运用到对色彩的理解当中。幼儿之间的讨论、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将之前零散的经验总结归纳起来:冷色调的色彩会给人安静、凉爽、伤心、害怕的感觉,暖色调的色彩会给人快乐、着急、忙乱、温暖的感觉。当孩子们再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作品色彩的运用很恰当,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色彩是美术表现的重要元素,如果将其单独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教学会让人有生拼硬凑的感觉。而如果将其巧妙融合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孩子积累对色彩的理解与感受,则会自然、深入与透彻。

上一篇:“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下一篇:借助生活情景 学好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