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财务会计》教材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10-14 04:03:02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教材改革的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行职校《财务会计》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增加会计管理与控制内容、按照实际业务循环设置结构等改革《财务会计》教材的相应方案。

一、现代职业教育对《财务会计》教材提出的新要求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实务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它既是《会计学原理》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高级会计》、《审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本教材不但应具备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还应具备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实践服务的特色,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为社会输送能力强、技能硬的适用会计人才。

二、目前职业院校《财务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内容侧重理论讲解,较少涉及现实业务的经办过程和具体处理程序

现行教材大多是对会计制度的复述和例题说明,理论性强,缺少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如对于“企业开出转账支票采购一批原材料”这个业务,教材中一般会先介绍该业务要用到哪几个账户,再分别介绍各个账户的登记方法,最后做出会计处理。整个过程侧重于业务核算的结果――记账,而对业务发生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记账前的业务经办过程、涉及的相关原始单据(如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购货发票等)的种类格式、填制方法、传递过程等内容在教材中却很少提及。而这些却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是最贴近于企业实际的鲜活资料。缺少了该内容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顶岗”。

(二)现行教材结构安排与实际业务流程脱节,且存在各章节多处交叉重复现象。

现行教材结构基本上是按照“会计六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顺序安排各章,每章又按各要素包含的各个会计科目分节,逐一介绍各科目的核算内容、方法并举例说明。

我们知道,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即“会计六要素”细分后形成的项目,它本身只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某一个方面。按照复式记账原理,一项业务发生后至少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科目中登记,这些科目只要性质不同,教材便会编排进不同的章节。如“销售产品收回货款”这个业务发生时,同时涉及到“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三个会计科目,这三个会计科目分属“资产”、“收入”、“负债”三章,那么在这三章中会分别介绍一次该业务,只是各章侧重的科目不同而已。这种情况在现行教材中普遍存在,导致前后章节内容多处交叉重复,占用了宝贵的课时;另外同一业务被肢解到多章,安排在不同时间学习,使学生感到支零、困惑,对企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缺乏清晰整体的把握,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现行教材重核算,轻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效能会计人才的需要

现行教材大量篇幅是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很少涉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即重视会计的“核算”职能,轻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做账熟练,而对与会计核算直接相关的管理、控制制度知之甚少,这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近年来会计作假现象普遍存在,诚信缺失是会计行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咎其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但企业或单位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会计核算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了,各个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科学分工,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保证。

另外,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审计》是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了解评价内部控制是现代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础。但如前所述,现行教材中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内容相对缺乏,使得在后续《审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感到尤为吃力:既要补充本应在会计课程中介绍的这些内容,又要讲解《审计》课程本身的原理和方法。增加了难度、挤占了课时、影响了《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审计有关,与会计无关。

三、改革《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与结构,培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一)完善教材内容,增添会计管理与内控相关知识

可以在每章前增添以下会计管理控制内容:本业务活动的内容、特点;相关会计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分工等关键内部控制的要点;业务经办中涉及的单据格式种类和填写方法;本业务流程图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加入,将学生迅速带入企业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情境中,先对本循环流程进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在业务中找岗位找角色,然后再分角色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管理控制与核算并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范健全的控制制度”加“准确高效的制度执行”再加“及时科学的会计处理”才能确保得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些内容的加入,还可为后续《审计》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减轻《审计》课程的教学压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材结构,避免各章内容的交叉重复

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已系统掌握了会计六要素、科目、报表及其内在联系,本课程便不必重复这一教材结构,而应更侧重将已学理论与现实业务具体结合,从实际出发,为实际服务,围绕业务实际经办流程组织会计核算,并据此重新安排教材结构。比如可借鉴审计方法中的“业务循环”概念,改现有教材“会计要素会计报表项目(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的结构为:按照“业务循环本业务循环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的顺序安排结构。具体操作如下:先将企业(以工业企业为例)“供、产、销”过程按照业务实际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各自的特点划分成:筹资业务活动;购货与付款业务活动;生产业务活动;销售与收款业务活动;投资业务活动;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活动等几个主要业务循环阶段并按照此顺序安排教材的主体章节,然后在每一章内再将本业务循环涉及的报表项目(会计科目)集中在一起一一介绍,同时可结合实际业务资料进行相应核算举例。各循环介绍完毕后便可编制会计报表。

该结构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相吻合,便于组织学生情景模拟进行实训教学,突出了《财务会计》课程“重实践”的特色;同时该结构按照业务循环安排各章节,每个业务循环涉及不同的业务内容实施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基本避免了教材章节之间的交叉重复,便于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业务的核算控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上一篇: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比较分析 下一篇: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