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

时间:2022-10-14 03:42:11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

摘 要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心理文化因素和语言文化因素是母语语言知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方面。母语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文化迁移现象,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通过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几个角度的对比解析,阐述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 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Mother Tongue Negative Migration Phenomen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U Xiaod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Benxi, Liaoning 117004)

Abstract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the psychological cultural factors and linguistic cultural factors are the key aspects to influence the mother tongue language knowledg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ll generate native cultural migration phenomenon, namely positive and negative migration. In this paper,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syntax, discourse and pragmatics several angles contrast resolution, elaborated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ther tongue; negative migration

母语迁移主要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学习第二语言,使用母语,外语和母语应用规则相似可以产生正迁移、正迁移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如果学习外语规则随自己的母语系统,特别是表面相似但内涵不同,往往会产生语言的负迁移现象。负迁移会导致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错误和困难,和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在外语教学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和解决负迁移的影响和策略。

1 英汉双语的差异与母语负迁移的关系

英语和汉语存在于世界众多民族语言之中,具有许多共性,它们同样是交流信息的载体并用于沟通的途径和工具,但是两者语言由于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想的交流和思维模式,语言系统在发音、词汇、语法和语篇和语用等存在于某些方面相似的规则和差异。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对学生母语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相对作用,语言的结果将产生正迁移。但他们也有不同的语言结构模式和沟通话语上下文。因此,外语学习者可以将中国已经在本机的内化语言习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英语学习负迁移,从而导致语言错误和务实的通信错误。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是一种沉重的从属语言;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相对完整,形态变化的多元化需求;词序比较灵活,有很多的单词和句子和话语的功能连接。但中国属于汉藏语系语言,语言是一种沉重的并列;没有形态变化,词序相对稳定。更加注重一体化的意义是不受限制的外部形式的单词。外语学习者只有真正理解系统在英汉语言差异的各个方面,不能母语思维方式应用于系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以避免造成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

第二,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通过系统在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发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水平的具体分析差异,找到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

2 母语在语音层面上的负迁移表现

英语和汉语拥有各自不同的发音规律和特点。英语的口腔发音部位是舌根部,而汉语则是舌尖部。英语中有四十个元音和辅音音位,很多音位在汉语中是找不到对应的音。例如,英语中的元音[i],[u]和两个摩擦辅音[z],[e],在汉语中均无法找到与其近似的音。另三个辅音[b],[d],[g]在英语中是不吐气的浊辅音,而b,t,g在汉语拼音字母中则是吐气的清辅音。另外,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因为习惯了汉语发音时字词以元音结尾的发音音位特点,便在英语习得发音时不自觉套用添加一个元音结尾的负迁移;还有,外语学习者会用汉语中的S,Z的声母发音代替英语中的[ ],[z],从而造成语音层面上的负迁移。例如,把thing读成sing,把speak 读成speaker,把blow读成below。英语和汉语的发音系统,另一个主要区别是英语主要依靠语气来区分意义,叫做语调语言;而中国是区分语气意义,称为色调的语言。英语中同样的句子,语调不同,意思就会不同;而汉语的每一个由元音辅音生成的字,本身的音和意均是由附在上面的独特音调所决定和改变的,例如xing(星)/xing(行)/xing(醒)/xing(姓),这四个字音位相同, 但音调完全不同(分别为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也就形成了四个不同的汉语字体。

第二,母语的负迁移在词汇水平英语词汇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主题意义和汉语词汇的差异,如果用母语的词汇思维规律去掌握和思考外语词汇学习,则必然产生母语词汇层面的负迁移。例如,commitment与汉字“忠诚”相对应,而commitment还有“信奉”、“承诺”、“诺言”等意思,但是汉语中的“忠诚”是不可能有这些意思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对母语词汇概念的负迁移也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某些词汇内涵意义的延伸与扩展。例如,“白色”在中国文化中是枯竭、无生命无血色的表现,常用来形容要办白事,也象征失败、愚蠢。而“白色”在英语中的对应词white在英语国家则看成是神圣、纯洁的颜色,象征纯真,如a white soul (纯洁的心灵),a white spirit (正直的精神),white coffee (加牛奶的咖啡)。

另外,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受各自语言特征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习惯搭配方式。例如,汉语中的“上”作动词时,有上车(get on the bus)、上楼(go upstairs)、上班(go to work)、上课(attend class),而英语中在表达这些词义时需要搭配很多不同的动词。

3 母语在句法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

优先语言更多英语词序+谓语+对象+状语,和中国的词序取决于这个句子的意思,主语和谓语的顺序相对灵活,状语后经常的话题。如下:Jim cleaned his room last night.

在汉语中可用几种不同语序来表述:(1)吉姆昨天晚上就把他的房间打扫过了。(2)吉姆昨天晚上打扫过了他的房间。(3)他的房间,吉姆昨天晚上就打扫过了。

英语句子注重形式联系,句子中连词的使用要比汉语使用的多得多,例如下面的两个英语句子就分别使用了常见的连词after和because:(1) After he had drunk his tea, his strength and good spirits were restored.(他喝了茶,体力和精神都恢复了。)(2) Because I am young, people often jostle me out of the queue.(我人小,排队时常常被人挤出来。)

汉语句子中的连词通常成双成对地出现,而英语句子中却不存在这种连词并用的情况。例如,汉语中常见这样的连词并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因此,外语学习者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常写出这样的错误句子:Because they passed the exam, so they talked happily.这主要因为中国学生套用了汉语句法的语言规律来表达英语意义,从而导致了句法层面上母语的负迁移。

4 母语在语用层面上的负迁移现象

母语的语用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语用信息的理解、产出和学习所施加的阻碍、干扰和制约的影响。它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由于借助于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从而造成了目的语思想情感表达的失误。

5 小结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比较,外语学习者应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处,更准确地辨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本质特征,避免用母语的思维模式和规律来套用英语语言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克服母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上一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 下一篇: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