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方法刍议

时间:2022-10-14 03:31:38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方法刍议

摘 要:关于《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不少行家里手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作为一名基层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师,我在参考众多行家里手的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探讨。经过连续几年的摸索和尝试,最终形成了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校本教学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 课堂教学; 方法刍议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29-001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较有难度的课程。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要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思维能力,要在复杂的立体图形和平面视图之间相互转化。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多年,现就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直观教学法

借助实物、图片、模型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叫做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的表象是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不可缺少的素材。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中职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使图物对照,以图代物,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时,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尚未建立,教师可利用教室作为三面投影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生方向的右墙作为W面。教师把模型托在手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模型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等,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模型在V面和H面上投影的长度是相等的,在W面和V面上投影的高度是相等的,在W面和H面上投影的宽度是相等的,从而得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的三面投影规律。练习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萝卜、小刀等,自己制作简单的模型,再用课本和课桌组成三面投影体系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们手脑并用,趣味性大大提高,上课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经过认真的观察、比较,同学们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进而抽象为平面图形。

二、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难问疑,使学生由疑到悟,形成良性循环。每次循环都螺旋式的上升一个层次。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由不会发问到会发问,由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到提出经过自己思考的有质量的问题,并逐步培养出一种探究的氛围和学风。

例如,在学习剖视这一章节时,可以首先用幻灯机投影映出一个内部形状较复杂(含有孔和槽)的机件,要求学生画出该机件的三视图。结果学生们画出的三视图上出现虚线较多,虚实交叉重叠的现象,视图的尺寸也很难标出,表达很不清楚。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发问:遇到这种内部形状较复杂的机件,该如何把它们的内部表达清楚呢?这时教师就可结合投影画面介绍剖视这一内容。当学生学完这一章节后,又有学生会提问:全剖视和半剖视有什么区别?一个机件用全剖视图表达后,能否再用半剖视图表达?什么时候用全剖视图?什么时候用半剖视图?除了这些表达方法外,还能用哪些表达方法?等等。这样,课堂的气氛是热烈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很好。

三、练习教学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讲,学习起来并不难,但是要想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并能很好的应用,则需通过不断的练习绘图和读图,特别是测绘。本人在教学中针对教学难点增加测绘训练,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齿轮测绘这一教学内容时,很多教师只是介绍齿轮的测绘方法和步骤,数齿数-测量齿顶圆直径-计算模数-查表圆整模数-计算齿轮的各个参数-测量齿轮其他结构的尺寸-画图-查公差表确定尺寸公差。结果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听得懂,作业也会做,可是实际工作时,测绘的过程就全忘记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齿轮,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有的测量,有的计算,有的画草图。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讨论提醒,最后每人都要画出齿轮的零件图。同学们对这样的实践课非常喜欢,知识也掌握的非常牢固,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既能让学生体验我就是技术员的喜悦心情,又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四、综合教学法

在教学中,灵活的使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往往比使用单一方法更加理想,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的内容要求出发,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螺纹紧固件画法时,如果只用模型展示,因为学生对三种螺纹连接的工艺不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展示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所以即使教师讲解很认真,学生听起来还是很吃力,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实际教学中,我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螺纹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以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各种螺纹连接的作用,再用挂图给出规定画法,仔细讲解画法的细节,进而形成连接图。这样,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乐趣。然后教师重点讲解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对于螺柱和螺钉的规定画法,可以利用对连接挂图进行改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正确的连接图,教师再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己比较三种螺纹连接规定画法的异同。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总之,要上好《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在授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课程的信心,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徐玉华.机械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

[2]张响.实物与模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作用,成功(教育),2007年第01期

[3]王亚芳.谈启发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上一篇:科学彰显人文 人文寓于科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