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蓝光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4 01:37:49

【摘要】目的:观察间断蓝光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高胆血红素血症20例新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 A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蓝光加金双歧联合治疗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A组(蓝光组)显效3例;B组(蓝光+金双歧组)显效8例。B组血清胆红素日下降值高于A组,且平均治愈天数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间断蓝光; 金双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联合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是新生婴儿常见的疾病,多由于胆红素产量增加,胆红素排泄减少,或两者并发所导致,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巩膜的黄染。严重的患者可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遗留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如何尽快降低新生儿高血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方法是蓝光照射法,它能降低体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我院临床观察发现,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金双歧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单独使用蓝光的疗效。本研究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男11例,女9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出生体重(2800±550)g,胎龄5~18d。新生儿无溶血,严重感染及肝肾疾病。将入选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患儿,B组10例患儿,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间断蓝光照射。照射时患儿,灯源与患儿距离为20~25cm,环境温度为30~32℃,相对湿度55%~65%。,尽量使患儿全身收到均匀光照。患儿外生殖器部位和眼部用不透光布遮盖,避免蓝光对这些部位造成损害。每天照射2次,每次照射4小时休息4小时。B组患儿同时服用金双歧,每次250mg,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清胆红素值,记录黄疸消退时间。

1.4疗效判定

显效: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下降,但未下降至正常水平。无效:血清胆红素值未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使用t进行检验,所有计数资料均使用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通过不同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A组(蓝光组)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B组(蓝光+金双歧组)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治疗后的显效数和有效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 10 3 6 1 90.0

B 10 8 2 0 100

χ2 4.52 4.63 0.49

P

2.2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及退黄时间比较

A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较B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慢,且退黄时间平均3.9±0.9天;B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较A组快,且退黄时间平均为2.8±0.8天。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及退黄时间比较

组别 n 血清胆红素水平(umol/L) 退黄时间

1d 2d 3d

A 10 276.6±22.3 236.3±24.3 204.3±23.1 3.9±0.9

B 10 253.5±21.1 211.1±21.6 180.3±23.5 2.8±0.8

t 2.38 2.45 2.30 5.89

P

3讨论

新生儿期因感染及溶血等疾病可导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增高,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为特点[2]。及时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有助于避免患儿在听力,智力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永久性损伤[3],故及时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蓝光照射方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症的有效方法,可以加速胆红素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清中胆红素含量,但该方法也有本身局限性,由于蓝光穿透力较弱,其对深层组织中胆红素无效。新生儿由于胃肠道中缺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对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增加肠道益生菌,改变了肠道微环境,促进了肠道益生菌对结合胆红素的还原作用,增加了胆红素的排除,从而降低了胆红素的血清浓度;同时,肠道益生菌减少了结合胆红素的分解,降低了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了胆红素血清含量。因此,补充新生儿胃肠道中正常菌群含量,有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4]。

本研究在常规间断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基础上,加入金双歧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后效果,讨论间断蓝光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高胆血红素血症20例新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蓝光加金双歧联合治疗的方法。通过检测血中胆红素含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A组(蓝光组)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B组(蓝光+金双歧组)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A组治疗后三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分别为276.6±22.3,236.3±24.3,204.3±23.1umol/L,B组治疗后三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分别为253.5±21.1,211.1±21.6,180.3±23.5umol/L。两组治疗后的显效数和有效数,以及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相对于单纯的间断蓝光治疗,间断蓝光联合金双歧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快更有效的治疗效果。该方法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j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75-307.

[2] 赵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100例的护理及疗效 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62―163.

[3] 黄德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l9(6):526 ~528.

[4] 周莹,刘燕,李丽峰.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4):48.

上一篇: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及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下一篇: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