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文化视角

时间:2022-10-14 01:23:12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文化视角

辞职总得有个体面的理由,总得经过深思熟虑,总得有足够的说服力才可以,这是辞职时的常态。但是,这位教心理学的女教师却不按常理出牌,一上来就戳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以一种感性的温柔的表达,打动了人们的内心。让人们在一瞬间觉得这根本不是辞职信,而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情感的抒发。面对如此细腻而真挚的表述,人们怎么能够不被感动呢?

的确,谁说辞职需要那么多繁文缛节?谁说辞职需要那么久前顾后盼?仅仅是因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份任性和洒脱,这种真挚与简单,才是真正打动人的东西。就像网友的评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情怀这个词因为稀缺而动人。尤其是,在繁忙而粗糙的生活中,情怀成为了人们不敢去触碰的最珍贵的东西。

也许,这只是一个率性的表达,但并不妨碍这个表达所引起的围观和反响――打动人的就是如此简单而确定的一句话,人们并不在乎更真实的原因是什么。也有人会说,这是多么草率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仅仅是因为想出去走走就辞职,无疑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这个任性的老师在日后一定会因此而吃苦头,一定会因此而后悔。这样的判断很难说错,这是现实看法的一种。而两种不同观念的背后,其实是两种文化:率性辞职者背后是身体型文化;为其惋惜者背后是伦理型文化。两种文化有其分歧,两种文化在具体问题上看法难免不同。

所谓伦理型文化,就是习惯从伦理出发,从规则出发,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并自觉地按照社会和他人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是以前普遍的一种文化形态。人们在社会中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为了这个位置,为了获得别人的评价,而小心翼翼地做好自己,有时甚至学会了压抑自己。所谓身体型文化,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听从内心的召唤,在遇见事情和判断问题时,把自己的追求和感受放在首位,想做更好更真实的自己,想让自己的内心更忠实更直接地表达。伦理型文化是一种老年文化,人们看似成熟,多少有些暮气沉沉;身体型文化是一种青年文化,人们有些冲动,但更接近于内心的真实。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人们越来越习惯真实地表达自己,也越来越有能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伦理型文化正在向身体型文化转型。所以,才会出现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这样颇具情怀但又看似任性的辞职理由;所以,这个简短而撩人的辞职理由才会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成为舆论的热点。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习惯或渴望做更真实的自己,而不仅仅是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工具,成为系统中的一个零件。对于个体来说,这种转变能够释放个人的内心,让个人生活得更加精彩,充满生机;对于社会来说,这种转变能够增加社会的活力,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开放多元。

(摘自光明网)

上一篇:西亚的“乱世文物劫” 下一篇:土司制度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