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10-14 01:21:18

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摘要】中学物理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强化演示实验,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 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充分发挥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巧妙整和,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指导全体学生实现目标; 增加随堂实验,增加许多随堂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亲自作实验区探索和获取知识; 开展课外活动,结合课本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简单器材和自制仪器独立完成。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物理实验 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学是源于自然和社会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的认识和概括。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说:“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实验是人们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测,以掌握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相互作用等规律的一种方法。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物理教学中的经常化的学习活动。

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科学概念、事实、原理、现象都必须通过实验来获得。下面就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强化演示实验

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增加些演示实验,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如:在探究“自由与落体运动”一课中,我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大小相同的纸片和金属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然后将这一纸片揉成团,再将这一纸团与金属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结果二者几乎同时着地。纸片揉成团后质量并没有改变,为什么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呢?于是学生的头脑中充满了疑问和探究的欲望,并急于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探究。

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一般来说,在演示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效果一般还不错;而对学生分组实验,则往往不太重视,有时主观上重视了,但由于方法不当,加之和实验员配合不好,造成客观效果不甚理想。其实一个有经验的实验老师,会充分发挥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巧妙整和,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指导全体学生实现目标。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生的知识性、技能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教师若能在原有实验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提出新的实验课题,并适当增加实验器材,对原有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设计完成新课题的方案,则可培养学生改进实验和设计新实验的创新能力。

三、增加随堂实验

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还应该增加许多随堂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亲自作实验区探索和获取知识,对于一些可见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点实验和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反应时间”,先要同学们思考如何用一把刻度尺加上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测“反应时间”。课堂一下子又炸开了锅似的,随堂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激发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现实意义。

四、开展课外活动

结合课本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简单器材和自制仪器独立完成。可以在学完后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受教学大纲限制,形式多样、多渠道开设实践活动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和实用意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地。如讲完“自由落体运动”主要知识后,要求同学们课外探究:反应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等。这样既学习到了知识,又使同学们课外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兹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而这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关键,实验课比知识课更容易出差错,出了“乱子”再去收拾就晚了。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本着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依靠自身扎实的教学技能功底,提前精心准备,才能真正上好一堂实验课。

著名教育家斯金纳说得好:“当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也许若干年以后,很多学生已经从事与物理关联不大的工作,物理知识大多已还给老师了,但在物理课堂上培养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上一篇:4种新技术、新材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