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要取巧“图”便

时间:2022-05-29 07:10:14

生物教学要取巧“图”便

现在广为流行的图包括流程图、概念图、思维导图及图表。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是都具有使知识可视化的性质,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据信息加工学理论,图解方式可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加速思维的发展。运用图进行教学,学生手、眼、脑等不同的感官系统的运用,加强了知识表征的多元化以及各种知识表征之间的联系,促成了比较精细复杂、较深层次的认知分析,不仅有利于将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也为该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更多感官上的线索。本文结合具体实践案例,阐述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流程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流程图常用来描述事物的起始、发展、终结等过程。由于它推理过程清晰、直观且逻辑性强,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复杂系统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专题一传统生物发酵技术的课题三的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很长篇幅介绍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方法,但是学生不能形成一个清晰地操作流程,不知道如何下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用流程图表示整个过程:

通过绘制流程图,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介绍转化为流程图,既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流程的了解,又锻炼了图文转化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在教学中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概念图,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概念图,又可称为概念地图(concept maps)和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概念图可以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图示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它是用视觉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的一种方法。这种表征知识的形式有助于教师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某个知识领域的全貌,理解已有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新观念与其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如《染色体变异》教学时,学生学习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联想回顾先前习得的与染色体相关的概念,利用概念图将这些概念进行关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借助思维导图,使孤立的知识系统化

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问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概念间的联系,还要去联系许多相关概念,全面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正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去解决这样的生物学问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解决问题所需耗费的时间,在绩效方面也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功效。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将会对学生有效而正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去解决生物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生将来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例如下面的生物问题:试填空完成下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就应的生理活动。

这个生物问题本身就是由一个思维导图构成的,如果学生能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显得生特别容易。它涉及人体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的机制。如图七,这是通过课本知识和图示建构出来的有关思维导图,上半部分是人体在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下半部分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按图示来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在解决以上生物问题时利用图中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变通,原先比较难解决的生物问题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了。

“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它所具有的图文并重,开启大脑潜能的特点,正好是针对生物学科,解决生物问题所需要的,所以我们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并且处理好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肯定会有一定收获。

四、借助图表,使内在的知识外显化

图表有助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以及生物体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合,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找到规律性,排除知识之间的互相混淆与干扰,充分理解知识的内在本质,建构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内在的知识外显化。学生将经过图表整合的知识贮存在头脑中,犹如图书馆经过编码的书,易于检索和提取。

如利用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把细胞结构与生命的基本特征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整体观念,又强化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学实践表明,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表征知识的工具,适合生物学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真正改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那种“纯理论性、死记硬背”的观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

上一篇:巧用小组合作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的模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