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4 12:09:25

基层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基层电力工程项目审计,是通过运用项目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对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的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审计达到促进国家公共资金投资的合理性和使用的高效性。审计电力工程项目中是否执行和完成了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电力项目 审计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其投资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电力工程建设投资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基层电力基建项目审计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行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队伍资质参差不齐,无资质、低资质、借资质承揽工程现象屡见不鲜 。如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未取得工程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使用某建筑工程集团工程公司资质及合同专用章承揽了某项目变电所工程。

2、施工企业承揽工程后再行转分包,工程质量难保证。审计中发现,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承揽的工程违法分包或层层转包,从中非法获利的现象较为常见。此类问题影响了市场的经济秩序,造成工期延长,建设资金流失,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产生事故隐患。

3、一些建筑公司自身不参与工程招投标,而是将公司资信证明予以出售,坐收管理费用。虽然工程合同是以建筑公司名义签订,但是却由个体包工头借用公司名义参与工程建设,使建设项目最终变成个体修建行为。由于利益驱动、偷工减料、造成建筑质量低劣,同时在工程决算中高估冒算、重复计量计价,导致国家和单位建设资金损失。

(二)工程项目论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对编制工程项目意见书和扩初设计,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民主意识,其定位不准,使得在建设过程中易出现贪大求全、边建边改、建好即改的情况,造成工程投资浪费、工程索赔(追索)问题时常出现。

2、对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落实缺乏监督力度。工程建设初期,各建设单位都要求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但由于工程项目中存在赶工期、赶进度的问题,因此,在涉及到具体的事件时,经常有跳过规定程序和制度规定,发生违规操作的现象。

3、基建部门的管理职能与监督部门的职能错位。有的基建部门承担着本应由监督部门承担的事情,而扮演着监督的角色。但更多的是监督部门承担着本应由基建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混淆了基建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职能与作用。

(三)基层审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监督是对基建项目的全过程的监督,是宪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能,是任何部门和行业内部监督所不能替代的。一些部门和行业只重资金的使用,轻项目的管理,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自身利益,与项目承建方相互串通,虚报和置换工程量,在审计过程中,承建方以主管部门和财政验收报账已审查为由,抵制审计,再加之行业部门个别工程技术人员在办理工程竣工决算时不深入工程现场座谈了解情况、不认真核实工程量、不详细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增减变化细节,仅凭承建方提供的相关资料纸上谈兵,所办的工程竣工决算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审计中核减工程造价较大,使施工单位难以接受。这种既管资金又管项目的行业监督,削弱了对权力的制约。

2、同时,审计力量难以适应基建项目快速发展的需要。基层审计部门现有的编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建项目快速增长的需要。就现阶段的情况看,基层审计部门配备的基建审计人员一般为1至2 名,某些基层审计部门连工程评估师和工程造价师都没有,难于承担基建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任务。同时基建项目使用现代施工材料及施工手段日益增多,这使得基建工程审计任务与现有编制的人员数量及素质不相匹配。

二、做好基层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对策

针对基层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好基层基建审计工作,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建筑行为,并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以确保建设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1、加强建设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加强对招投标机构的约束,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监控,严格控制工程转包。同时,依法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加强监理人员从业资格审核管理。

2、全力推进设计咨询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要按照国际通行模式和市场运作的要求,加大设计咨询单位的改企建制力度。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为业主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成为奉公守法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由承揽单一设计业务为主工程承包为辅发展成从事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和多功能技术咨询服务的技术经营管理型科技企业。

3、计划、招标管理、建设、质检、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在工程项目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要相互衔接,彼此协调配合,不能形成各管一段的局面,更不能对后续工作撒手不管。否则,在项目建设中就可能因相关部门工作上的断档脱节而给弄虚作假以可乘之机,给国家和建设单位造成损失浪费

4、优化完善工程审计的环境。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指挥部、基建部门和管理人员对工程效益审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要努力培养和形成自觉接受监督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学会共享审计资源,尊重引进社会上资质高、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审计事务所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员,协助他们开展好效益审计的监督工作。审计者既要依纪依法开展严格的审计,确保对工程项目“三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也要注意协调好基建管理部门、监理公司、外聘审计事务所人员、施工单位及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协助做好工程效益审计的调查了解工作,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云浮新兴供电局)

参考文献:

[1] 郑萍. 高校基建审计的风险与对策. 南方经济,2005. 4.

[2]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审计研究,2007.6.

[3]罗建飞.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15

[4] 王德福. 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 财经界(学术版),2009. 9.

上一篇:供电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民营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