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双硫仑样反应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3 11:19:12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双硫仑样反应5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85-02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以引起临床注意,避免其发生。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观察5例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对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5例轻、中度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 在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均应避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双硫仑样反应乙醇

双硫仑样反应( disulfiram-like)是指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出现的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饮酒后上述症状更加严重。有些药物能抑制肝脏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氧化分解,导致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引起乙醛中毒反应。多种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可以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disulfiramlike),尤以头孢类多见。本科于2011年收治该类病人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1.1一般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32,.41,46,53岁,均因上感而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治疗后3-5天时少量饮酒,诉饮酒后感觉与以往不同。5-10分钟开始出现颜面潮红及心悸,继续饮酒后症状加重,就诊时间在发病后20-30min,以往均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平时经常饮酒。 

1.2临床表现均有颜面潮红、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1例有心前区疼痛,1例烦躁、意识模糊,1例腹部不适,憋闷。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低为70|50mmHg,心率加快。因病因明确,就诊时即确诊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 

1.3治疗及转归 均立即给予平卧,低流量吸氧,加维生素c、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同时给予纳洛酮,加速乙醇分解代谢,解除内啡肽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偶兴奋呼吸及升高血压的作用。 经积极治疗,5例均在30-60分钟症状缓解。面部潮红减退,心率降至80次/min,血压 120/70mmHg, 无腹痛,情绪稳定。

2.讨论

2.1发病机制 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复合制剂,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舒巴坦为B-内酰胺酶抑制剂药,对头孢哌酮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1] 近年来广泛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含有双硫仑,其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可阻止乙醇在体内代谢,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代谢受阻,而乙醛是毒性物质,乙醛在体内蓄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导致这些物质失活,引起中毒反应,表现出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据临床观察,患者发病多在接触乙醇后5~30min,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都有起病急、症状明显的特点。值得注意是乙醛脱氢酶一旦被抑制常需4-5天恢复,[3] 故停药4-5天内饮酒仍可发生。因此饮酒后3天内不宜应用含N-甲硫代四氢侧链类药物,用药后7天内不能饮酒。 

2.2临床表现 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在用药期间或停药后7天内饮酒出现面部及全身潮红、头晕头痛、心悸气促、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及心前区疼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有的可发生急性肝损害,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和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成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红酒等含乙醇饮料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 

2.3防范建议 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双硫醒样反应的认识和重视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医护人员,虽然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使用说明书中提示本药在饮酒或静脉注射含乙醇的药物时可致双硫仑样反应,很多患者在用药前不看说明书,因此,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应掌握此症的诊断及治疗。我们医护人员有必要对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的戒酒硫样反应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诊疗过程中,须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询问饮酒习惯,同时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合理选用药物,防止滥用倾向,合理联用配伍,不能同时使用含乙醇的药物。对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在使用上述抗菌药期间及停药后7天内,均应避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包括饮料、食物、药物),如白酒、黄酒、啤酒、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气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尤其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包括脂肪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

参考文献

[1]陈钟英,刘天培,杨玉主编.临床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23. 

[2]肖春华,周建良等.头孢唑啉致戒酒硫样反应1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5[2]:12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7.

作者单位:330800江西高安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关于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六味木香散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