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小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差异

时间:2022-10-13 10:26:26

徐州市小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差异

摘 要:小城镇作为基本载体对缓解中心城市压力和推进农村城镇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调整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关键一环。今天的城镇,早已不是过去被城墙围着的城区,墙内是城,墙外是乡;而是由上万人口集聚绵延数百甚至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及其周围农业地区所构成的聚集区,因而城镇的空间布局对当今城镇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城镇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和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ArcGIS软件为基础,利用其特有的成图功能和缓冲区分析功能,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揭示了徐州市小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成因。

关键词:小城镇;空间结构;徐州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

一、徐州市概况和研究区小城镇发展现状

(一)徐州市概况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土地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二)研究区小城镇发展现状

至2008年底,徐州市共有建制镇114个,其中有市县政府驻地镇7个,除去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属于本文研究范畴的小城镇共112个。本文研究范围内小城镇镇域总面积10788.4平方公里,总人口803.1万人,镇域平均面积96.325平方公里,各镇平均人口7.1万人,人口密度为744人/平方公里,镇域生产总值1078.28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3426.24元。

二、徐州市小城镇空间结构及特征

(一)小城镇空间分布及特征

1.徐州市小城镇总体空间分布

直观的来讲,徐州市小城镇分布总体上是比较均匀的,研究区内均城镇密度为1.038152个/百平方公里,低于江苏省城镇分布的整体密度,分布比较稀疏,同时结合表2-1数据,各区域相比之下睢宁和丰县的城镇密度较低。

2.空间分布特征

(1) 小城镇分布的地形差异

丘陵岗地主要分布在贾汪区、铜山县北部和西南以及东南部、睢宁西北部,可知这些局部地区的城镇分布很少甚至没有。由此可见在城镇建制的时候避开了地形的不利因素,小城镇随地形分区的差异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其历史性和合理性。

(2)依托中心城市或中心城镇,沿交通轴分布

“点轴开发”模式是利用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由点及线再到面进行渐进式开发,通过对区域有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所组成的点轴网络来构建地区经济开发的总体格局。[4]徐州市作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纵观徐州市小城镇分布和交通要道分布图,很容易看出,结合徐州市整体空间布局已经体现了点—轴分布的特点。

(3)交通轴沿线的小城镇分布密集

利用ArcGIS软件,对铁路、高速公路和过道两侧20km的范围进行缓冲区分析(如图2-4 铁路缓冲区分析成果图),统计出交通要道沿线的小城镇个数,得到下面的统计表(表2-1),可见徐州大部分城镇都是靠近交通要道分布的。

图2-4铁路缓冲区分析成果图

表2-1交通要道沿线城镇个数

(二)空间规模及差异

1.小城镇规模总差异

从江苏省小城镇规模来看,徐州市的城镇规模是比较大的,镇均人口达到了6.9万。再从徐州市内部规模来看,徐州市有约66%的小城镇镇区人口在镇均人口以下,绝大部分的镇区人口规模在4-7万之间。城镇人口规模最小的是江庄镇,仅为32633人,最大的是运河镇(253718人),后者人口规模是前者的8倍,可见小城镇间的人口规模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而睢城镇、运河镇和新安镇的镇区人口规模已达20万,符合中等城市的设市标准。

徐州市小城镇镇区面积的平均值为9168公顷。徐州绝大部分的城镇面积都在5000-12000公顷之间,大于和小于镇均面积的城镇个数相差不大,进一步计算得到小于镇区均面积的城镇个数占城镇总数量的55%。镇区面积最大的是新店镇(23007公顷),面积最小的是北沟镇(3400),前者是后者的7倍左右,镇区面积差异比较大。

2.小城镇规模空间差异

利用ArcGIS软件,将徐州市城镇人口数量进行分类分级显示,并结合徐州市交通干道的分布,制作成徐州市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图(图2-5)。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对于城镇的人口规模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陇海和京沪铁路线和省道沿线是较大规模城镇密集分布的地带,规模20万以上的三个城镇中有两个分布在陇海线上。

图2-5 徐州市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图

进一步观察,可以将较大规模城镇分布地带分为三部分:①西北部的丰县和沛县条状分布区(图2-6)②北部倒“T”形分布区(图2-7)③南部半圆状分布区(图2-8)。

图2—6西北部丰县和沛县的带状分布

图2-7 北部倒“T”形分布

(三)城镇密度及分布差异

以徐州市六个县级市以及贾汪区为比较单元,计算各区城镇密度,得到如下数据(表3-2):

表3-2徐州市小城镇密度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徐州市各区小城镇密度分布差异不大,城镇分布比较均匀,除了丰县和睢宁外,其他地区每百平方公里都有一个小城镇分布,但是相对江苏省的总体城镇密度来说徐州市的城镇密度相对较低,城镇分布比较稀疏。

(四)城镇密度分布差异

由徐州市小城镇密度分布可见徐州市小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都分布在陇海及京沪铁路线沿线以及国道省道沿线,由此可见交通因素对于城镇的密度有很大影响。交通发达和便捷的地区相对来说小城镇的分布密度比较高。

三、结论

徐州市小城镇空间分布总体比较均匀,人口和面积规模差异除了个别城镇外差异不大,城镇密度分布总体比较均匀,但是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自然条件、人口迁移、交通发展及经济产业的发展对徐州市小城镇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交通因素是造成徐州市小城镇空间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继东.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A].科技创新导报,2008,(4):88.

[2]王嗣均等. 中国城镇化区域比较研究论文集 [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3]何素芳,黄伟雄,李凡等.佛山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A].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4,22(2):45-49.

[4]杨扬.都市圈点轴开发系统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A].理论探讨,2006,(10)124-126.

[5]曹劲松. “两通两能”与徐州经济 [A].徐州师范学院报,1991,9(1):65-70.

[6]王志华.徐州:运河城市的和谐发展[A].城市交流,2007,(6):37.

[7]李巍,陈群元:快速交通建设与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A].城市交流,2008,34(31):12-13.

[8]李敏. 徐州市域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A].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5(4):41-43.

[9]沈正平,马晓冬. 江浙两省城市群的空间格局比较 [A]. 中国城市经济,2009,(2):44-47.

上一篇:国内金融集聚区相关发展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浅析 下一篇:刍议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