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22 08:43:49

徐州市铜山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徐州市铜山区 2011年度水资源概况,简述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铜山区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分析水污染源的成因,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有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对策;江苏徐州;铜山区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33-01

徐州市铜山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环绕徐州城区,地势平坦,河道纵横,田园平整,东西相距64.5 km,南北相距61.5 km。西北、东南系黄泛冲积平原南缘,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分地区为丘陵山区。铜山区处于苏北干旱缺水地区,境内多条河流均为人工控制河流,日常工农业用水主要靠调江淮水。当前,全区超过1/2的用水来自外调水,且外调水在全区用水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1 徐州市铜山区水资源概况

1.1 降水量

2011年,铜山区平均降水量763.0 mm,折合降水量14.382 0亿m3,较多年平均[15.606 3亿m3(1956—2011年系列)]偏少1.224 3亿m3,2011年度降水资源量属于偏枯水年型。在各分区中,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是丰沛区,为827.1 mm,最小的是安河区,为725.5 mm;选用的10个降水量站点中,年降水量最大的蔺家坝闸站为920.2 mm;全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700~950 mm[1]。

1.2 水资源量

2011年全区地表水资源量为1.894 0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02 mm,年径流系数0.133,即年降水量中有13.3%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在降水资源中,86.7%的水量由土壤蒸发、补给地下水及植物蒸腾和地表水体蒸发所消耗。

地下水资源量即地下水总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与灌溉入渗补给量。全区降水入渗补给量3.442 5亿m3,河、库渗漏补给量1 879万m3,灌溉入渗补给量5 493万m3。2011年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179 7亿m3。

1.3 入境水量

入境河流有来自废黄河张湾大沟、丰县郑集南支河、沛县北支河、徐沛河等的入境水量1 380万m3;经顺堤河七段闸、苏北堤河入境的水量为3 100万m3;由微山湖下级湖岱海、八段闸从沿湖地涵调水4.470 0亿m3;蔺家坝闸开闸2 300万m3;蔺家坝船闸排水1 045万m3。郑集站翻引微山湖水6 525万m3,解台站翻引骆马湖水量3.548 0亿m3;扣除范楼、候阁翻引水量5 162万m3。2011年全区总入境水量为8.936 8亿m3。

2 徐州市铜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供水现状

2011年全区总供水量6.753 0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6.038 4亿m3,占总用水量的89.4%;取用地下水源用水量7 146万m3,占总供水量的10.6%。在地表水供水量中,跨区域调水为5.118 4亿m3。2011年全区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9 200万m3,引水工程供水2.061 6亿m3,提水工程供水3.056 8亿m3。

2.2 用水现状

2011年全区总用水量6.753 0亿m3,各类用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5.493 3亿m3,占全区总用水量的81.3%;工业用水5 262万m3(其中电力工业用水量包括境内省部属电厂取用的地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8%;城镇公共用水331万m3,占总用水量的0.5%;居民生活用水2 942万m3,占总用水量的4.4%;林牧渔业用水3 642万m3,占总用水量的5.4%;生态用水420万m3,占总用水量的0.6%。

3 徐州市铜山区水功能区水质

2011年度铜山区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年均值)结果表明,符合Ⅲ类水标准的断面占55.6%,Ⅳ类水占22.2%,劣Ⅴ类水占22.2%。

汛期、非汛期水质评价:从年内不同水期来看,非汛期评价为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的断面分别为55.6%、11.1%、11.1%、22.2%;汛期评价为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的断面分别为33.3%、33.4%、11.1%、22.2%,非汛期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状况好于汛期。

主要污染指标:铜山区域内主要污染指标为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率分别为52.4%、49.2%、41.4%、25.0%、20.0%。

4 徐州市铜山区水污染原因

4.1 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染源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导致当地环境不断恶化。铜山区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污水处理厂数量少,处理能力低,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生活污水和工业随意排入当地河流的现象屡见不鲜,恶化了水质,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4.2 畜禽养殖污染源

铜山区北部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畜禽养殖在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由于养殖规模小,技术落后,畜禽养殖业产生的COD、氨氮、总氮、总磷总量正逐年增加。

4.3 农村生活和农田径流污染源

造成农村生活与农田径流污染源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及农业生产活动中滥用化肥、农药,随雨水、灌溉水进入水体。化肥和农药的长期大量施用,已经给当地的水体造成污染。对铜山区地表水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地表水质存在丰水期污染大于枯水期、平水期的显著特征,说明农村水源污染对该地区地表水体的影响明显。

5 徐州市铜山区水资源利用对策措施

5.1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护水环境

要对水污染进行科学治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能力,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资金投入,购置处理设备,采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将其排入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二是拓浚河道,增大河道调蓄能力,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引水速度,既增加了外来水源,又能改善水质状况。三是合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四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鼓励支持企业发展污染少的项目,采用污染小的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对水环境的污染[1-4]。

5.2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

根据省政府颁布的水功能区划,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监控入河排污口,确定各水域水环境容量,控制水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分配污染物入河量,实现水资源的定性、定量管理。

5.3 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水资源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水资源安全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利益。要通过各种媒介,采用多种宣传方式,提高每个人对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水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5-6]。

6 参考文献

[1] 孙文,周芳红.渭南市城市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J].甘肃科技,2006,22(5):18-20,33.

[2] 张茂省,朱立峰.关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J].陕西地质,2004,22(2):70-77.

[3] 田军华.渭南地区渭河以南区域地表水资源分析[J].陕西水利,1990(3):41-44.

[4] 刘琳琳,何俊仕 侯宇.新建城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145-149.

[5] 牛军安,袁明菊.淮北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水利,2010(11):40-41.

[6] 李瑞,王禹.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4-16.

上一篇: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成因 下一篇:嘉临江大鳍鳠染色体组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