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豫剧唐派艺术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10-13 09:41:58

试谈豫剧唐派艺术传承与发展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在几十年的舞台演出实践中,创立了豫剧生行中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与旦行中的六大流派相制衡,在中国豫剧发展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应该多继承现有的演出剧目、多推出新的演出剧目

一个流派的兴盛与否,主要的标志就是看一看有多少优秀的剧目。那么,流派的发展就是要看后学着继承了先辈们多少个优秀的演出剧目,推出了多少个新的演出剧目。提到唐派,就会联想到唐大师主要的几部作品,如《三哭殿》、《南阳关》、《血溅乌纱》、《辕门斩子》、《卧薪尝胆》、《十五贯》、《魂断燕山》、《恩仇记》、《洛阳令》、《节振国》等。演出行当涉及到了小生、武小生、须生、老生,基本涵盖了豫剧生行中的所有细分行当,可以说是生行全才。演出剧目异常丰富多彩,以古典戏为主,兼演历史剧与现代戏;以文戏为主,兼演武戏;以宫廷戏、公案戏、袍带戏为主,兼演民间情感戏。

然而,我们现在能看到唐派演出剧目只剩下了《三哭殿》、《穆桂英下山》、《血溅乌纱》了,其他演出剧目则难觅踪迹。这样的话,唐派艺术又怎能传承下去呢?去年,我省青年剧作家董顺卿曾为唐派主编了一本书――《中国豫剧唐派艺术演出剧目选》。这本书收录了十个剧本,其中有唐派原有的剧目7个,新创剧目是3个。并且,原有剧目都经过了认真的修订和整理。我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它为唐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剧作家没有照搬旧有的剧本,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可以说是留其精华、去其瑕疵。比如,将《三哭殿》再度整理为《贞观逸事》,增加了秦怀玉被困、银屏公主带秦英征西两场戏使其故事更加完整;改变了詹宏纪的人物定性,使剧情变地理顺、情通。再比如,一直将《南阳关》列为唐派的代表性演出剧目,但观众们看到的大多是“城楼”一折,即便现存了唐大师的全剧录像,但感觉这部戏过于陈旧,已经完全不适合当今观众的审美情趣了。所以,新版《南阳关》的出现,恢复与发展了唐派的最为重要的代表性演出剧目。

我呼吁,作为唐派艺术的后学者们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去继承一些经过重新修订、整理、改编的唐派剧目,如《贞观逸事》、《大破天门阵》、新版《南阳关》、《十五贯》、《血溅乌纱》等。这里,我好想再强调一点: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但又不能盲目地去继承而忽视发展。例如,我们有的传人一直没有意识到《三哭殿》中存在着故事情节不完整、人物定性不准确等剧本失误而去照搬老本的演出路子,就是不去理会《贞观逸事》这个较为完美的整理本。没有意识到《穆桂英下山》中去掉武打后对整出戏的影响,而不愿意去排演完整的经过修订的《大破天门阵》。特别是,还有一部戏叫《血溅乌纱》,剧本要传达的主题思想明明与现代社会不符合以及主要人物严天民艺术形象的概念化、模糊化、生硬化,却还是一直在照搬继承了,没有革新、没有发展。我认为,唐派艺术要想继承与发展下去,必须打破这些藩篱。

在继承经过修订过的原有剧目的同时,我认为还很有必要去排演一些新的演出剧目,以丰富唐派的演出剧目,从而到达发展唐派艺术的目的。例如,董顺卿为唐派艺术创作了一部须生戏《四郎探母》和一部官小生戏《寇准戏审潘仁美》。可以说,这是唐派艺术的发展的基础。没有新的演出剧目的出现,就没有新的代表性演出剧目的出现,从而也就没有一个流派发展的依托。唐派艺术要想发展,必须要创造出更多的演出剧目,先求丰富,再寻发展。只有注入了新的血液,才能生机盎然。

二、能不能尝试着运用真假混合声对半的演唱方法来演唱唐派戏呢

据说,当年有位豫剧界的音乐家曾说过,三年要消灭唐派。从这句话中,我可以得出

以下结论:第一,这位音乐家的论调是错误的,因为一个流派的形成,一种声腔的形成,必定有其深厚的观众基础,只要观众喜欢、认可,就有存在的必要性;第二,从大本嗓与二本嗓的比较来看,大本嗓真实可信、厚重雄浑、贴近生活,易于被观众所接受,特别是不懂戏的年轻人。二本嗓高雅优美、虚幻轻飘、远离生活,不是那么轻易被很少听戏的年轻人所接受。我认真地聆听唐喜成大师的唱腔,个人的感觉是以刚为主、以柔为辅的真假混合声的演唱方法,其假声的比例大一些,真声的成分少了一点。只是唐大师的嗓子经过后天的训练,变地那么宽厚圆润、遒劲有力,有点像大本嗓,但又是用假声在演唱。似这样的虎啸龙吟、高亢激越、明亮奔放的腔调再被非议的话,那么唐派的路子又该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呢?走大本嗓的路子?如果唐派唱成了大本嗓,那么这个就派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想,能不能尝试着运用真假混合声对半的演唱方法来演唱唐派艺术呢?首先分析一下当今唐派后学者的用嗓情况。我看到有不少人运用的都是纯假声,这样听起来虽有唐派的韵味,但远远达不到唐大师的那种阳刚硬朗的演唱境界,给人感觉阴柔、尖细、高飘,这样就很容易被人误解:原来唐派就是这个演唱特点啊。假设采用了真假混合对半的演唱方法,我想声腔听起来一定会既有浓郁的唐派韵味,又有现代男性的真声之美,易于被接受。

剧种和流派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音乐唱腔了。在这里,我就想探索一下唐派的声腔应该怎样继承与发展。继承的原则就是学到唐派唱腔的精髓,掌握唐派演唱的技巧与要领,发展的原则就是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性格特点、角色的情感需要和境遇而调节真假声的比例,加入新的旋律和装饰音,使唱腔更加优美、委婉、细腻、传神,更具男性的声音之美,更具磁性,更吸引观众。

三、在继承唐派表演路子的基础上,能不能学习与借鉴京剧的程式化表演、影视化的表演呢

唐派以演帝王将相为主,所以其表演特点是形神兼备,很注重内心戏与外在表现的有机融合。李世民九五之尊的气派、严天民至清至严的秉性、杨延景军纪严明的帅派、伍云召怨恨冲天的豪气,等等,都被激情高扬、潇洒飘逸的表演所洋溢出来,呈现给观众。然而,一些后学着没有学到大师的表演精华,饰演的角色很小气、不压台、很松散,剧场效果不好,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我们一定要将唐派的表演真谛给领会,然后体现在所饰演的角色身上。京剧相比地方戏来讲,很是讲究、很是规矩,注重程式化表演,行当的特点很是鲜明。作为豫剧生行中十分重要的流派艺术,我想我们也要从京剧中学到更深层次的戏曲表演艺术,运用到这个流派中,奠定更加坚实的表演基础。我们从电影、话剧、电视剧等现代艺术中也去吸取时尚的先进的表演理念和技巧,消化吸收后运用到表演上来,这样唐派的表演既有典雅、又现代,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又有流派的鲜明印记。

四、能不能用新的样式和包装来打造演出剧目

现在的观众已经不能不满足只看一个故事、听几段唱腔、欣赏一些技巧性表演,不喜欢陈旧的布景、落后的道具、白亮的灯光、浓浓的油彩、老道的戏服。他们喜欢的是熠熠生辉的舞台、漂亮的扮相和服装、精美真实的道具、逼真多样的布景、多空间的舞台。所以,我们如果再按照老的演出模式来演绎流派经典名剧的时候,恐怕就会失去大量的老观众,吓跑青少年新观众。观众少了,戏还怎么演,流派还怎么传承,怎么发展?所以,我就在想,我们再搬演流派名剧和新剧的时候,就要用现代的时尚的艺术表现样式,来让舞台呈现更美、更靓。新瓶装老酒,可能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我还想挑选出一些经典的演出片段,用现代的艺术元素加以包装,推到《梨园春》电视戏曲栏目中,去影响更多的青年观众来喜欢唐派、热爱唐派、学习唐派、传唱唐派。

上一篇:通俗音乐的美学意义 下一篇:浅谈网站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