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时间:2022-10-13 09:40:57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NSTEMI患者95例,同时入选40例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入院时BNP水平。并分析BNP与NSTEMI患者的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NSTEMI 患者BNP水平为(337.12±45.6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23±32.21pg/ml)。依冠脉造影结果将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及三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BNP水平>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

关键词: B型钠尿肽;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B型钠尿肽(BNP)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是钠尿肽家族中的一员,。当心房、心室负荷增高时,心室肌细胞合成含有134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脑钠肽原后,然后通过一系列生物转化生成BNP[1, 2]。目前最新心血管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已经明确指出,BNP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3, 4]。近年来,国内也有研究发现,BNP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但由于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的差别,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特点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均存在显著差别。本研究旨在探索NSTEMI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更好的指导BNP在冠心病患者中得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NSTEMI患者。入选标准:入选的病例组患者严格按照按 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前区疼痛,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诊断为急性NSTEMI[6]。同时入选经冠脉造影或冠脉128层CTA检查未见明显冠脉狭窄者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1)其他心脏病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等;(2)有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Ⅲ~ Ⅳ级)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合并急慢性感染、血液病、恶性肿瘤、风湿结缔组织等免疫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1.2.1 入选时采集全部病人的病史及心电图后立即取3ml静脉血,其中1ml立即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混匀,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生产提供肌钙蛋白T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肌钙蛋白。另2ml血立即加入含有EDTA和抑肽酶的试管内,充分混匀后3000r/min×10min离心分离血浆,用于检测BNP。BNP采用美国雅培公司仪器及其配套试剂,按说明书操作。

1.2.2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所有入选患者人院后次日晨起抽肘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由本院生化室完成,应用日立7180型自动生化仪。

1.2.3冠状动脉造影::本研究采用Judkin标准法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经家属知情同意后在术前常规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600 mg 后于配备有C-臂X 线全数字化的心血管造影机(PHILIPS公司生产,荷兰)的导管室内进行多,多角度投照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所有造影结果由两位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共同进行判断。以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为标准判断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6.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检验),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χ2) 检验,多样本率的比较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P

2 结 果

2.1患者基线资料

最终入选NSTEMI患者95例(男性50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5.6±15.5岁),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3.1±16.8)。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压等各项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STEMI 患者BNP水平为(337.12±45.6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23±32.21pg/ml)(P

2.2相关性分析

依冠脉造影结果将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35例)、双支血管病变(32例)及三支血管病变(28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BNP水平>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表1,P

3. 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BNP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是钠尿肽家族中的一员,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心室壁张力以及压力过重等多种因素均可刺激BNP的合成和分泌[7]。研究表明BNP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心力衰竭时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激活,从而刺激心肌细胞合成和释放BNP明显增加,导致血浆BNP浓度增高。但除心衰以外,有很多其他临床疾病也可以引起BNP的升高[8]。

近年来,国内也有研究发现,BNP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但由于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的差别,NSTEMI患者临床特点与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均存在显著差别。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明显心功能不全之后(纽约心功能分级Ⅲ~ Ⅳ级),NSTEMI患者平均血浆BNP值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进一步将NSTEMI患者按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组的三支病变组的平均血浆BNP值明显高于两支、单支病变组(P均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血浆BNP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多支血管狭窄导致广泛的心肌缺血有关。de Lemos JA等学者报道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缺血症状发作最早几天内测定BNP升高的患者,10个月时病死率增加,而且BNP与远期死亡危险性的关系是独立的,不受有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肾衰竭、肌钙蛋白水平、心电图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认为ACS时,血浆BNP水平升高的可能机制来自坏死的心肌,可以作为缺血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指标,进行危险分层并指导进一步治疗[10]。在心肌缺血时,伴随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血管加压素和内皮素的释放,这些因素造成心肌室壁张力增加促进BNP合成和释放增加。另外也可能与较大面积缺血发作,使心肌发生顿抑,使左室舒张末压升高,促进BNP升高[9]。

综上所述,BNP检测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已经在最新心血管疾病指南中得到推荐。但除心衰以外,有很多其他临床疾病也可以引起BNP的升高。本研究提示在NSTEMI患者中,BNP水平与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血浆BNP水平可作为NSTE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References

[1] Martinez-Rumayor A, Richards AM, Burnett JC, Januzzi JL Jr. Biology of the natriuretic peptides. Am J Cardiol. 2008. 101(3A): 3-8.

[2] 黄裕立, 吴焱贤. N末端脑钠肽原在心血管疾病诊治及预后中的应用进展. 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9. (02): 74-77.

[3] Simel DL. NICE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adults. Ann Intern Med. 2012. 156(1 Pt 1): 69-70; author reply 70.

[4] Hamm CW, Bassand JP, Agewall S, et al.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 Heart J. 2011. 32(23): 2999-3054.

[5] 张健, 张力, 汪萍, 张广慧, 王连升. B型钠尿肽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 2011. (06): 372-374.

[6] Braunwald E, Antman EM, Beasley JW, et al. ACC/AHA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2002: summary articl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Circulation. 2002. 106(14): 1893-900.

[7] Huang Y, Song Y, Mai W, et al. Association of 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impaired aortic elastic proper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Clin Chim Acta. 2011. 412(23-24): 2272-6.

[8] Tang WH, Francis GS, Morrow DA, et al. 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Medicine practice guidelines: Clinical utilization of cardiac biomarker testing in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 2007. 116(5): e99-109.

[9] 李维华, 马依彤, 马翔.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脑利尿钠肽浓度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20): 3890-3892.

[10] de Lemos JA, Morrow DA, Bentley JH, 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01. 345(14): 1014-21.

上一篇:结核分枝杆菌pst S1基因的扩增及生物信息学分... 下一篇:观察常规西地兰治疗外加用硫酸镁治疗房颤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