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渗透素养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10-13 08:40:36

计算机教学渗透素养教育之我见

现在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素质的提高根本,在于教育对学生自身素质和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专业课教学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熏陶和良好习惯的训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计算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习惯

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学习和勤于钻研的精神等,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一开始对计算机这门学科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增加,许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在程序教学中,要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往往要经过很多步骤,在这些过程中仅有一点疏忽和纰漏,都会使程序失败。这时候必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分析,耐心细致。如果出现错误一定要不怕麻烦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这个过程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师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是每一个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必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很大一部分要通过自学。因而,通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讲授数据库统计的时候,让学生自学看书,上机做一些简单的练习,自己总结规律和功能,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总结并解决问题,反复这样的过程就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因为观察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观察能力也是学生时代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将来事业有成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基本能力。计算机教学本身具有操作性和直观性,这给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所以,教学中应多采用演示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如讲授计算机硬件知识时,应在机房教学,并拆开废旧机器让学生直接观察主板上的cpu、内存、软驱,这样可以使比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还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教学课进行演示,以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

但是,光有观察的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在观察的实践中勤于思考,提高观察的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观察,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对学生观察意识和观察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

在上机的过程中,计算机屏幕上往往出现很多的提示信息。但学生往往对这些提示视而不见,以至于操作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处理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观察屏幕出现的各种信息以及寻找产生这些信息的原因。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但是屏幕上细小的变化往往引不起注意,观察不仔细,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笔者一般是在机房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并积极思考,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一定的知识后,对一个问题经过分析、综合概括,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就存在一个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问题。在教学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有代表性的课题,然后由学生自己组成课题小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总是兴趣高,信心足,大家一起动脑子想办法,互相商量,翻教材,找资料,问老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教师还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并介绍有关活动的书,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发动学生开拓思维大胆设计,但又不能违背科学规律。经过这样的训练,动手动脑,收获特别大,一方面较全面的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对以前出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又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和探索,反思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深化内涵式增长 下一篇:歌曲《姑苏风光》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