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班风

时间:2022-10-13 08:22:20

摘 要:本文提出,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维护集体荣誉的习惯,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里,学业获得进步,思想水平得到提高,人格获得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由此创建。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实践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事倍功半。怎样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边实践边思考,积累工作经验,探索管理方法,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班风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形成良好的坐姿与站姿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先从基本的坐姿开始。上课时,要求学生挺胸、抬头、直腰,两小臂弯曲向内平放于课桌上。这样的基本坐姿,不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精神焕发,而且表现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尊重。面对几十个神采奕奕的学生,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课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良好的师生互动就这样形成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也形成了。一开始,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学跷着二郎腿、斜着眼睛看老师上课。这时班主任要耐心引导,时常表扬坐姿好的学生,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慢慢地全班同学的坐姿就都端正了。

从每周的升旗仪式开始,形成良好的站姿。升旗仪式是一件非常庄严的事,要让学生对国旗有敬仰感,先从良好的站姿开始,军人般的笔挺站姿就成了一项基本要求。笔者让学生观看国旗护卫队的操练,请军训辅导员讲解军人的站姿要领,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笔挺的站姿、笔直的队列,成了操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笔者所带班级出色的站姿和队列,班级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学生也因此体会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

2.形成良好的物品归放习惯

学会物品归放有序是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的开始。上课时,课桌上只放课堂的必需品,且要求排列有序,这样听课、阅读、书写就比较便利,不会杂乱无章,也可避免学生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后将所有物品放回抽屉,椅子靠桌摆放。对学生宿舍物品的归放也提出整齐、有序的要求,使学生渐渐养成习惯,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3.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中职学生不仅要学会一项技能,而且需要学会如何做人。因为,学生毕业后除了与机器接触,更多的是与人相处,而懂礼貌、有礼仪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步。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师生之间的真切互动。学生见了老师,需面带微笑地说:“老师好”,而老师也要和颜悦色地回应“同学好”,这样的礼貌对话,可以很好地激发师生的情感互动,增进师生友谊。得到帮助时,真心实意地说声“谢谢”;做得不妥时,充满歉意地说声“对不起”。使用礼貌用语,与人相处就变得简单、和谐了,学生在交往中体会到了其中的益处。经过几个学期的努力,礼仪礼貌得体,仪容仪表恰当已成为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的习惯。在全校教师的赞许声中,学生自信满满地投入到学习中,整个班级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氛。和这些懂礼貌、求上进的学生在一起,老师们也青春焕发,与学生教学相长。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诚实学习的习惯

班主任要注意收集诚实学习的材料,经常讲一些诚信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诚实学习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真谛,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是为了自己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幸福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必须踏实学习,诚实做人,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完成学业。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对待每一场考试,考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的最终体现。有付出就有回报,班主任可以根据考试成绩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学生,督促暂时落后的学生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只要学生诚实学习,就能看到自己真实的成绩,就能发现差距在哪里,老师也就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2.养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

在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实践经验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太理想,原因大都与学习习惯不良有关。因此,老师必须充分利用三年的在校时间,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年龄还小,有很强的可塑性。

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至关重要。班主任要合理安排好自习课和课余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自然会收到可喜的成效。学生每天早晨7:40之前离开宿舍开始一天的学习;7:50―8:05的早自习是一天当中的黄金时期,一周5个早自习可用作重要科目的测试,测试内容是近一周的课堂学习内容和作业,测试成绩便记为平时成绩。有了这种考试,学生就能重视每天的课堂时间,认真听讲,积极和任课老师互动,真正达到了每课学有所得的效果;在晚自习,学生也会珍惜时间,抓紧完成作业,消化一天所学内容,顺理成章地,晚自习的纪律也不用班主任操心了。

3.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

阅读,这里主要指阅读课外书籍。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大仓库,趁着年轻、记忆力好,应该不断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书籍,特别是有关人生哲理的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看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名人传记以及生活常识等的各类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胸襟豁达。在阅读的同时,还需要勤于思考才能消化阅读内容,吸收精华,形成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让知识为己所用。为了让学生形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笔者在每学期初就列出阅读书目,订出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既可以促进思考,也检验了阅读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让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班主任可邀请学生上讲台介绍经验,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既锻炼了学生上台讲话的胆量,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几个学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们明事懂理,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引导学生形成维护集体荣誉的良好习惯

1.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班级是学生的集合体,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提高,树立积极争创先进班集体的目标。

一是成立按课程分类的学习互助小组。由学生自主推举出值得信赖的组长,然后,由组长搭配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组成互帮对子。学习小组除了平时的互帮互学,还坚持每周集体学习一次,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可以自由提问、答疑、交流学习体会等,使基础差、成绩落后的同学在小组活动中得到了帮助,获得了学习的自信,提高了成绩提高。学习小组在互帮互助中,不仅促进了共同学习,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兴趣小组和文体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将个人融入集体,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就能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

三是生活上的相互照顾。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住校,班主任对住校学生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六七岁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还较差,离开了父母的照顾,让他们有点无所适从。这时,班主任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照顾,同学结伴吃饭、上课、参加课余活动、集体逛商场,节假日一起买车票同行,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而是体会到集体生活的快乐。生病时,同学递上的一杯热水、买来的一份饭菜、削好的一个苹果都能体现出同学的温情,体现出集体的温暖,体现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就成长为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学生了,学生们聚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2.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一是组建一个学生信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乐于为同学服务的班委会。一个优秀的班委会一定能打造充满正能量的班集体。因此,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公正地选拔班干部,这是班级管理的第一步。由班委会承担起全班的管理工作,在学习、生活、组织各类活动等方面,创建班风正、学风实的优秀班级。

二是要养成集体荣誉感。每位学生都是班级的成员,班级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影响到班级的形象和声誉。因此,每位同学必须使自己优秀起来。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差异,这就需要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建立班级守则规范言行,同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好好学习,倡导助人为乐。

三是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了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学生在值日时,行使班长职责,与班委共同管理班级。学生在值日中体会到了责任和义务,理解了老师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那些以往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仅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还在为班级服务的同时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学习懒散、精神面貌涣散的状态。

班级聚集了正能量,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里,学业获得进步,思想获得提高,人格获得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处处闪耀着青春的光芒,在操场上精神抖擞,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在公共场所助人为乐,他们携手创建了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陈海滨,徐丽华.优秀班主任60个管理创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赵国忠.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关于技师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让学生快速成为Word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