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10-29 04:02:54

养成教育发言稿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标准 前言剖析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42-02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是在10年实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的,一方面保持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精神和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则又根据10年来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课程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下面,笔者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对比剖析,使大家正确理解和掌握前言的内容。

1 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主要是“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方面。

2 分条剖析

2.1 结构体例与标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表述,与实验稿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相比较,表述更加准确,突出语文的“课程”意识,强化用课程的视角审视和思考语文教学。

2.2 “前言”修改与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剖析

2.2.l 导语:基本上全部重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导语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则强调了“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强调了“信息载体”;论述了语言文字运用规范面临的挑战及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务,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2.2 课程性质:表述有重要的补充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一次对语文下了定义,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语文课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这在前言中多次出现。

2.2.3 课程基本理念:坚守与创新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1条,可见它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进一步强调,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强调“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基本功,也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用。这也是语文课程着眼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教材编选,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大多具有感性的、具体的,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种不同的理解或感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理应得到尊重和珍视。

同时特别要强调的是,重视阅读材料的精心选择,强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是国家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

②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与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在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

2.2.4 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第1、2两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2条合并成第3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3条修改为第4条,增加“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改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5条“实施建议”部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4条相比,次序有所调整,调整为“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进一步明确了该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与任务。

语文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继承与发扬,坚持借鉴与创新。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语文作为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致力于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明确了4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特别指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4个方面学习内容的综合,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学习还应加强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沟通,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语文课程还应加强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各个学段的共同努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我们要按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新的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12(4):37-41.

[2]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下)[J].课程・教材・教法,2012(4):37-41.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2

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过程上,学会利用先进的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TeachtotheFuture);学生作文多媒

体演示文稿;现代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21世纪又将是教育的世纪,教育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与人才素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1]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可从许多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从网络、多媒体、电视等多种学习资源中去自主选择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评价和自我检查等。教师们也都意识到了,不管是自己还是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再生和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如科学研究方法、传播方法、影视技术等),因此,在阅读与写作的方式上可进行超文本的改革。用于吸引和激励学生,最终把他们引向成功学习的境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语文课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知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关键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具有功能强、信息量大、应用面广、效果明显等特点,如何运用这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英特尔教育创新(InterTeachtotheFuture)计划的一部分。宗旨是帮助今天的教师和学生作好准备应对明天的挑战,满足全球范围内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学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科技在教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inter.con/education)。[2]

设计思路:

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创建一种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媒体,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模仿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归纳学习与演绎学习相结合。主要是教给其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以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重点:

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过程中,创建作文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打破以往作文形式,锻炼学生的视觉、听觉、形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竞争意识。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为作文查找网上资源,增加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探索如何把计算机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构建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和经验。探索出培养学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训练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尽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实验目标:

一、发展目标:

通过以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TeachtotheFuture)理念试创建学生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与态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易、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及技术。[3]

通过本实验,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认识目标:

通过本实验,总结出实现现代学习方法转变、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要深入学习现代教学论、学生认知理论、主动学习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规律、课程改革,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教师的计算机知识:

教师要能掌握Win98平台的使用、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浏览、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Word、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较高的教学素养,要有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形体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教学效果突出;还有一个特点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容量较大;教学节奏掌握得当。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身较高的素质和平时的努力与积累。

在创建多媒体作文文稿时注意地几点问题:

一、确保技术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过程上,学会利用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不应只停留于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盲目的选择使用媒体工具而忽视写作内容。计算机是研究工具、工具、和交流工具。

二、把学习方法的讲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结合起来。

三、教师可以安排多样的学生活动,其中有个人、两人、小组和全班性的,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应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外显的行为和内部语言思维过程),学生写作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且主动性强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状况适时调整活动安排与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安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课例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2册(人教社)“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及写作

教学目标:

1.创建“我们与周围环境”多媒体演示文稿,打破以往作文形式,锻炼学生在视觉、听觉、形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竞争意识。

2.使用搜索引擎和目录为作文查找网上资源,增加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

3.学习建立一个简单的Internet资源列表。(作品引用记录)

教学重点:如何创建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难点:润色演示文稿

工具的使用: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MicrosoftWord

MicrosoftPowerPoint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查找资料、构思创作。

第二课时:润色文稿共享、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修改完善。由学生评出最佳作品1——3幅。(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第三课时:作品,欣赏,师生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我们与周围环境”多媒体演示范例。

学生:1.利用搜索引擎和目录,查阅“我们周围环境”主题相关网站资料,添加到IE浏览器的“个人收藏夹”中。

2.建立一个“人与环境”问题的多媒体文稿的大纲。

教学过程:

一、大屏幕观看教师针对“人与环境”问题,所作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师讲解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过程。

查找资料——构思创作——润色文稿——共享讨论——修改完善——评出最佳作品——作品、欣赏——师生总结。

二、学生小组策划写作内容,建立写作大纲。

1、利用收藏夹中添加的网站地址浏览“人与环境”相关信息。

利用搜索栏或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查找,搜索信息(如在网站搜索栏中输入“环境”再单击搜索。)

相2、保存网站上搜索到的相关“人与环境”问题的文本信息、图片或声音,

为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积累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整理筛选,建立自己

的素材库。

三、综合材料,学生进行构思创作,确定主题。

作品主题可以是展现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也可以是展现生态环境、大自然所遭到的破坏。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独特观点,发表自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看法、态度,可以提出环境恶化将会对人类的影响,并有创意的提出人类应如何与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处。

题材可以是记人或记事的文章,发表议论的文章,也可以是倡议书,或调查报告等。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作文大纲。

具体过程如下:

所见所感与自己观点、态度及相关材料录入Word。

利用Word大纲视图来创建写作任务大纲,打草稿——编辑——保存。

启动Powerpoint确定空白演示文稿,添加标题文本,把在Word中编辑的文本及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Powerpoint演示出来,保存,初步建立“我们与周围环境”的演示文稿。

添加背景设计。(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格式——应用设计摸板、格式——幻灯片配色方案)

从学生自建的素材库中添加图形、声音、插入视频剪辑。

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格式。

学习建立一个简单的Internet资源列表。(作品引用记录)

作品引用记录形式:

网站名称:……我从该网上获得了……

四、学生演示文稿共享

互评、修改、完善

演示文稿共享,小组讨论互评、交流合作、相互提供反馈意见。

作品得到进一步完善后,由小组间评出最佳作品1—3幅。

五、学生作品演示

在Internet上演示文稿。

利用大屏幕将最佳作品进行演示、欣赏。

师生总结。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作文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思维创作劳动过程,需要大量的题材,学生自主

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而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参考书目:

[1]《新课程改革》2003.1

[2]《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TeachtotheFuture)》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3

听;记录;审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64―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一生整个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学习。那么,教师该怎样结合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孩子的天性都是爱模仿别人的,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到楷模的作用。例如,教师在上课时条理是否清楚,板书是否工整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常常能进行规范的书写,这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工整的书写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就会像老师一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

二、帮助学生养成爱动脑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

教师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独立动脑思考的习惯。如,当遇到一道比较难的数学练习题时,教师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可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或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各自不同的看法,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练习。这样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可帮助学生养成爱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生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认真倾听。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让学生慢慢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在批改家庭作业时我发现,前一天下午放学布置清楚的作业,有个别的学生总是弄不清楚、写不正确,有些学生甚至是随便找些题目做完来充数。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记录教师布置作业的习惯,长此以往致使学习成绩下降,数学教学质量不佳。一个学生如果能每天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将会意味着这个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意味着这个学生能有很好的自律能力,这也将为他的人生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师在每次布置完数学作业后,可以叮嘱学生将作业题记录在本子上,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自觉形成记录数学作业题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习惯

粗心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小学生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会明确要求学生在做题前先要看清楚数学算式的数字和符号,要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内在联系等,要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尤其是当碰到简便运算的数学题目时,我会更明确地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能用简便算法的才用简便算法,当完成了以上的审题步骤后,再让他们开始动手做题。

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能帮助学生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和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我的意图,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了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做完作业后,我还会要求学生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正确等,通过让学生自我检查,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注重草稿本的作用,让学生备好专用草稿本

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教材难度逐渐递增,学生仅凭口算、心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借助草稿进行多次反复的计算、验算才能取得成功。但我发现学生在打草稿时,都是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有的学生惰性较大,每次做练习时就算有草稿本也懒得拿出来;有的学生没有专用的草稿本,等到用时随便找个地方,如,在橡皮上、在作业空白处、在数学书的空白地方打草稿等,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在试卷上、自己的手掌上打草稿等。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4

【关键词】校园英语广播站 ; 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 英语文化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13-01

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人类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会变强。可见,学习语言,氛围很重要。在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创造融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英语学习环境,创建先进的校园英语文化,可以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增长学生的英语课外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文化,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深层次发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从而有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校英语教研组教师举全组之力,汇全校学生之智力创设了校园英语广播站,为学生提供了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多样性及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活动。校园英语广播站以英语学习为突破口,营造“英语语言学习为主,德育渗透,环境烘托”的英语学习氛围,把课堂交际活动延伸到课外,扩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给课余时间增加了亮点。

一、校园英语广播站的教学目标

校园英语广播站本着为同学服务的理念,创造一个英语学习、娱乐交流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节目播音来分享英语学习方法,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唤起同学们学习英语、秀出英语的激情,充分全面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英语素质。

二、校园英语广播站的德育目标

通过“美丽校园”板块播报有教育意义、激励意义的英语短文和学生征文及校园中美的形象和德行,树立榜样,激励大众,用行动提高学校品位和树立学校良好形象。通过讴歌校园好人好事,展现校园新风,弘扬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让校园英语广播站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更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校园英语广播站的宗旨

1.通过播放英文广播,使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2.通过播放英语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来分享英语学习技巧,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通过播放校园英文新闻,播报校园建设的动态、班级活动,表扬好人好事好气象,宣传好人好事。

4.通过播放BBC、VOA慢速英语节目,让同学们了解国际民生,开拓学生视野,与世界同步。

5.通过播放英文歌曲、幽默小品、笑话等,调剂生活,张扬个性,促进学生间思想、兴趣的交流,从而快乐学英语。

四、校园英语广播站具体工作措施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设立英语广播站投稿箱,依靠、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投稿,每星期组织学生评选稿件,将优秀的英语作品在广播中播出。播出稿件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播音由教师指导,学生主播。

2.展现学生的个性和风采。各班每周稿件不少于4篇,稿件送递“投稿箱”,由宣传部成员收集、记录后交送采编部,录用则给班级加0.5分,并将结果纳入到每周班级考核。每周周一召开例会,站长、播音员和采编员对上周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及对下一周的工作进行安排,宣传部做好会议记录并进行存档。学期结束时将评选出“优秀播音员”、“优秀编辑员”、“优秀站员”来促进竞争,展现风采。

五、校园英语广播站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校园英语广播站播音内容有趣、教学形式灵活、方法多样,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有着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作用。

2.课堂教学的课本固定,内容有限,上课形式单一,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校园英语广播站可以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特别是英语文化习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理解文化差异,开阔眼界,增长学识的同时坚守自己的文化习俗、民族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

六、校园英语广播站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英语广播站是学生心灵的窗口,它既推动了我校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又能传播高尚的思想品德,塑造完美的灵魂。

创设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形成英语文化学习环境,既创设了语言实践环境,又开展了多种适合学生身心成长的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及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宋晓梦 第二课堂的魅力. 光明日报2005.11.16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5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因为怕写不好而不愿意写;教师对作文课也是望而生畏,因为作文评改量大如山,但效果并不见好。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课,老师也能轻松教作文课,从而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我们解放路中学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后来,江苏省盐城市一中的讲学稿教学模式引起隐们的注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教学合一,能很好的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于是,我校于2009年秋季开始,结合本校实际,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用讲学稿作文教学的形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读写结合,在阅读课讲学稿中,围绕单元作文教学目标穿插作文片断训练

如我们在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这个作文教学目标,在《童年的朋友》讲学稿中设计了人物外貌片断描写训练;在《一面》讲学稿中穿插了人物心理描写训练和语文描写训练;在《赵普》讲学稿中编入了细节描写训练;在《我的老师》讲学稿中设计了选材和组材训练。这样,到单元作文“写一个人物”时,学生已掌握了写人的基本功,此时学生已经明白,所谓写人就是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写起来自然信心十足,当然也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作文课采用“讲学稿”指导学生写作,融看、说、写、读、改、评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写作指导过程

看:教师把下次作文的范围或题目通过讲学稿提前2至3天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先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列出写作的初步提纲。

平时作文毕竟不是考试,提前把范围和题目告知学生,可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提高了观察能力,积累了素材,也为作文课打好了基础。

说:刘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的口头作文,教师巡视。这一步在课堂上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很多学生说起来来滔滔不绝,写起作文来却无从下笔,通过口头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在“说”和“写”之间架起了桥梁,学生觉得写作文其实就是在说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写: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限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巡高。

读:教师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根据此次作文的要求,当堂发2至3篇范文,引导学生去读,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感受范文的优点。这一步也在课堂上完成。当然,范围最好不要先印在讲学稿上,而另用纸印,用完后可粘贴在讲学稿上。这样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后面学生自改作文找到参照的标准。

改:就是让学生对照范文的优点,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去自改或互改,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长进,避逸写与读脱节。

评:就是在前五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和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得到一次理性的提升。师生共同总结,比教师一言堂好,这里的总结,是以学生自己的总结为前提的,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加上教师的点拔,这样的总结自然全面而又有针对性了。

我校采用讲学稿式作文教学才一年,学生作文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原来同年级相比就各提高民31%、45%、80%。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6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教学行为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就说明了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从199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再到2009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而拟定、目前正在进行全国宣讲、并且即将颁布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有关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已历经多次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外语教育和时展的产物。

一、把握课程性质,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该征求意见稿”)将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这种定位说明了两点:首先,高职英语课程不是简单的语言技能培训课,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次,高职英语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职场交际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上述课程性质突显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市场需求论”、“能力本位论”和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同时,该征求意见稿把“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高职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这显然是对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重笔头轻口语、重讲授轻交际、重输入轻输出、重教轻学、重语言轻文化、重结果轻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弊端的纠正,这样的培养目标体现了现代外语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全球教育、终身教育和发展教育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笔者认为,各院校在制定高职英语教学大纲时,首先应牢固把握该门课程的性质,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以确保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不偏离方向。

二、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教学要求

该征求意见稿在谈及高职英语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时指出:“高职英语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鉴于各地区以及院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高职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每个毕业生应达到的目标,较高要求是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与此同时,它还对两个层次的教学要求逐一进行了描述。仔细研读前述教学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加强两基训练,重视能力培养;贯彻分类指导,进行因材施教;划分要求层次,适应个性化学习”。通过与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相比,新的教学要求呈现出以下三点变化:一是它不仅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而且还顾及地区和院校之间的差异,因而将教学由分级指导改为分类指导;二是随着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原来的B级(过渡要求)和A级(标准要求)两级要求被改为一般要求(即每个毕业生应达到的目标)和较高要求(即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这说明了新要求提高了教学目标;三是新要求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给予了首次关注。面对这些变化,要落实各项教学要求,毫无疑问,需要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笔者以为,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指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三个方面。质量观是指对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对知识、交际、文化和技能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和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学习研究、岗位工作和国际交流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各位教师需要具体实现的教学目标。而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恰好涉及教学观问题。目前,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外语教育所提倡的“交际法”、“案例法”、“项目法”、“任务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体验法”等方法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培养他们交流沟通、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由此看来,新要求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转变课堂角色,即从讲授语言知识转变为组织课堂交际活动,从疲于对学生进行应试辅导转变为善于对学生进行应用语言的指导。当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时,他们就能够在与人交流沟通时感到愉快、在解决问题中受到鼓舞、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满足,继而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机。事实上,使用上述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教学效果涉及的便是学生观问题。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学水平、个性、能力等自身差异的存在,再加上所涉及的职业方向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有很大不同,高职英语教师尤其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差别化教学,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对教师而言,它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和改进教学的依据;对学生而言,它是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该征求意见稿在提及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时指出:“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以后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为目标。”显然,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教学评价,而且将形成性评价摆在了终结性评价的前面。事实证明,“学会怎样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比“学到什么知识”的终结性评价更有利于促教、促学、促管理、促质量。而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忽略了形成性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为此,该征求意见稿还建议:“各校可根据要求实施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由此看来,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制定新的教学管理措施以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检查,确保高职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需要更新评价标准、增加新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生反馈、调查访问等,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改革成功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7

一、前言部分

三者都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而《大纲》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实验稿)》和11年提出的《标准》则把音乐教育和社会目标追求统一起来, 并用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发展价值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2011年颁布的《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更加充实完善,课程基本理念由十条综合为五条,将《标准(实验稿)》的第五条“重视音乐实践”改为“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替代了“完善评价机制”;“提倡学科综合”改为了“关注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使内容更加准确,易懂和完善。

二、《大纲》的“教学目的”与《标准(实验稿)》和《标准》的“课程目标”的比较

《标准(实验稿)》比《大纲》有了明显的改善,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标准(实验稿)》用“目标”来取代《大纲》的“目的”表述,定位更加严谨。《大纲》的“教学目的”表述不够准确。而《标准(实验稿)》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明确的目标,称为三维目标即: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过程与方法。3. 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置于首要的位置,突出了音乐课程的以审美为核心的特点。与《大纲》相比,在《标准(实验稿)》中,新增“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作为目标之一,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2011年的《标准》则与《标准(实验稿)》大致一样,有些微小的改动,且更加完善。例如在学段目标中的3-6年级中增加了”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活动的分量”。

三、《大纲》的“教学内容和基础要求”与《标准(实验稿)》和《标准》的“课程内容”的比较

《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识谱四项。内容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要求上有点偏高偏难,这就不利于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内容则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将“感受与鉴赏”放于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标准(实验稿)》将“表现”也列入课程内容。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创编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这四个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只有些细微的变化,在领域一中将“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鉴赏是在感性基础上融入理性的东西,是欣赏的更高层面,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而换成“欣赏”就没有“鉴赏”的难度大,且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表现”领域中则加强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学习的学习,同时也降低学习难度,更加注重实践。例如在演唱部分中要求3-6年级的学生“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这样的内容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从而来使我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

四、实施建议

《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是将《大纲》中的“教学考核与评估”、“教学设备”和“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加以综合和完善而提出的: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教材编写建议四个部分。这种实施建议是建立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符合我国国情。这同《大纲》的硬性规定、的要求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有些小变动,例如在教学建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新增“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标准(实验稿)》中的“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扩写为“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等。又如在第二部分评价建议中删掉了评价原则等。这些变动无疑使《标准》更加的完善,也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五、结束语

养成教育发言稿篇8

关键词:德育;少先队;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

每周星期一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中升国旗仪式后进行的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实践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学校未能建立起优化国旗下讲话的有效机制,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未能充分发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国旗下讲话没有专人负责组织,没有精心准备,临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成为一般性讲话发言、小结和布置工作。各次讲话之间内容缺乏有机联系,互相脱节,而且国旗下讲话也往往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脱节。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等未能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讲话归讲话,工作归工作,削弱了教育效果。同时,国旗下讲话形式一成不变,缺少讲话前及讲话后的相应教育活动,难以起到有效地组织教育的引导功能。

国旗下讲话主旋律不够突出,对弘扬和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仓促应付式。临时拟题,匆忙准备,缺少人文性,缺乏激情;就事论事式。讲话内容局限于校内近期发生的问题,教育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照本宣科式。国旗下讲话成了照读文件和讲稿,内容成人化,未能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灌输填鸭式,不注重演讲技巧,缺少典型事例,讲话过程中没有互动共鸣;指责训话式。批评斥责多,诱导激励少,少先队员处于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

经前期充分调研,笔者以为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低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其一,学校对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例行公事,直接导致国旗下讲话的高耗低效;其二,国旗下讲话的德育目标被拔高,“高大全”导致了“假大空”,演讲者总是喜欢讲套话。其三,传统德育方法上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法一以贯之,使得国旗下讲话效能愈加低下,从而造成许多队员兴致索然。其四,传统德育评价手段的形式主义倾向,难以激发国旗下讲话组织者演讲者强烈的创作欲及表现热情。实践管理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把握好“一主线、两原则、三措施、四要求”的工作策略,必能有效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

一、贯穿以灌输培养朴素感情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

国旗下讲话应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努力在全体队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1)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2)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的教育。(3)全面发展教育,引导队员听党的话,争当四好少年。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国旗下讲话在内容上要求讲话内容健康、真实,能体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如:围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可先后安排《党是太阳,我是花》《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学党史,我能行》《小英雄的故事》《争做知党爱党的好少年》《红领巾永远心向党》《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争当四好少年》《时刻准备着》《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等多次讲话,以爱党爱国主义为主旋律,进行朴素的爱党爱国教育,把少先队员的报国之情落实在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争当四好少年的教育上。

二、坚持及时与生动的两原则

1.及时原则

每个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纪念日都是重要的教育时机,及时教育能提高教育的效果,能引起受教育者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加深受教育者对正确理念的理解,形成集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不重视教育的时效性,等时过境迁才进行教育,就会降低实效性。国内外(包括本地区、本校)重大事件,各种法定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我们都应在国旗下讲话中加以阐述,将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纳入少先队员视野,引起深层思考。

2.生动原则

讲话内容和形式都要求以生动的表现方式来贴近队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不讲空话,做到讲话内容贴近队员生活,贴近队员心理,讲队员关心的事,用艺术时尚情感生动的元素来讲。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少先队礼仪教育,强力培训少先队国旗班同学。针对队员实际,可组织“我当一天护旗手”“我是光荣的升旗手”“今天我在国旗下发言”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内容组织上,争取形成主题系列化,注重指导队员将正确的理念和高尚的情感化为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国旗下讲话过程管理与互动评价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措施

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上述性质,相关管理人要积极寻求校长室充分支持,确定国旗下讲话的领导小组。“国旗下讲话领导小组”可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有德育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等人组成。由这一小组负责国旗下讲话的决策、组织、研究和收集评价意见。实践证明,领导小组的多元组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可以经常性地给予国旗下讲话活动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提供思路和理念引领;中队辅导员作为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能将队员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倾向性苗头及时反馈,作为讲话内容的来源。

2.讲稿优化、形式活化,加强过程组织措施

要提高讲话质量,提升育人实效,首先要确保讲稿质量。学校可尝试建立以下制度:

(1)集体拟题

每学期开始,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召集国旗下讲话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全学期讲话的计划,通过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形式向全校公布。这一计划确定每学期讲话的内容安排和重点题目。每月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则具体确定下月的讲话题目。由于形势和情况变化而需要改变题目的,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临时研究决定。

(2)个人拟稿,集体审稿、改稿

拟稿者一般为讲话者。同时,学校应欢迎全校师生按学校公布的讲话安排表投稿。有时为了提高质量,也可邀请水平较高的老师拟稿或指导修改。同时,为了方便师生撰写稿件,学校应为每个年段订购《辅导员》《少先队活动》《中小学德育》等期刊,供师生参阅。拟稿完毕,讲话者提前将稿件发给学校少先队,再次修改后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稿。

(3)适当安排试讲

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辅导员,可以独自试讲或不用试讲,少先队员代表则必须试讲多次,直到合乎要求。首先是要求脱稿演讲,需要演讲者将讲稿完全演化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语言,讲话中可以根据实际和情感的发展适当离开原稿增补少量内容,但必须对文稿原意有益无损。要求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表情和动作处理得当,并能与听众交流,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缺乏经验的讲话者试讲时,请由演讲水平较高的老师到场指导。

为吸引少先队员注意,达到生动的育人实效,少先队可对学校传统的升旗仪式流程、旗手选拔等均作细化及优化。结合纪念日活动,学校少先队可将国旗下讲话组织成一个队日活动,用庄严仪式塑造人;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小主持人海选活动,用海选培训锻炼人;结合旗手选拔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我是光荣的护旗手”,用光荣责任培养人。同时,少先队组织应注重活动细节的打造,伴奏音乐的选择、礼仪服的添置等细节应充分论证、谨慎选择。同时积极借助学校少儿管乐团、金话筒主持团、体育队列社团,为活动增色,用少先队仪式文化熏陶感染少先队员。

3.重互动评价,建立激励措施

建立评价机制,是为了通过评议和反思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国旗下讲话的认识水平,而建立激励机制是为了鼓励支持那些积极参与这一教育载体的师生。

(1)评价程序规范,重视流程管理

先讲话者自评,把评价表发给每位讲话者,让他们自行评价;请领导小组评,由讲话当天的行政值周收集起来并作反馈;师生代表自主参评,设立书面告知和口头反馈这两条参与评价的途

径,然后再集中向演讲者反馈。

(2)激励机制可行,重视精神鼓励

少先队大队部在作出评价和收集意见后,可由德育副校长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安排时间,与演讲者进行一次沟通,给以肯定,告知领导小组的评价和收集到的意见,与之切磋,鼓励其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水平。同时,学校应建立优秀国旗下讲话奖的评奖制度,评出学校国旗下讲话优秀讲话奖和优秀礼仪队员,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

四、做到四点要求,提升国旗下讲话针对性和感染力

1.讲话者身份依主题而定

学校应改变老是由学校领导及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上台讲话的常规形式。除了领导讲之外,应增加由各类型辅导员(如先进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中队辅导员代表、社团辅导员等)讲话,各类型队员(队员干部代表、进步生代表、毕业生代表、新生代表等)。根据不同主题还可邀请校内外不同角色的人来讲。如革命传统教育邀请老干部讲,起到励志勉行、激励一代代新人成长的教育效果。

2.讲稿表达方式多样化、有创新

首先,在讲话体裁上要更灵活。有立论,有驳论,有“答疑式”讲话,还有近似散文诗式的讲话。其次,讲话的谋篇布局更多样化。过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先总后分,开头往往是根据上级指示,先作号召后说具体要求,听多了难免乏味。在谋篇布局上,其实可出现多种形式,有先叙后议式、层层递进式、夹叙夹议式、纵横交错式等。

3.讲话过程注重情感与艺术

(1)注重感情的流露

笔者认为,国旗下讲话不同于作报告和讲课,它的任务是唤起全体师生对某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由于时间短,因此不可能作系统的知识传授,不可能做深度的理论阐述,不可能全面地详细布置工作任务。重要的是用炽热的情感调动起听众对论题的高度关注和全情投入,使他们激奋而起,闻

声而动。因此,讲话者必须富有激情,做到情理交融。

(2)注重言语演绎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增强文稿的文采,可使国旗下讲话不但思想先进、观点正确而且富有美感,富有感染力。在炼章方面,我们可先声夺人,主动出击,也可或欲擒故纵,或悬念吸引,或委婉迂回,或跌宕起伏。

(3)注重论辩性和战斗性

国旗下讲话所讲说的是学校少先队德育活动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重要话题,是因事而发,有感而发,它实际上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的一次重要发言,一次要在国旗下这个庄严情境中郑重作出的发言,它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绝不应是无的放矢。在批评一些不良倾向时,辅导员也不应一味地回避,偶尔也可出现直面批评而不是隔靴搔痒。

(4)注重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要通过在试讲中相互切磋和加强辅导,提高讲话的重音技巧、节奏技巧、语调技巧。特别是队员演讲时,辅导员要邀请演讲专业指导老师予以倾力指导,以帮助队员尽快掌握演讲技巧。要求演讲者讲出自己最好的状态,珍惜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5)提高无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控场技巧

我们要求国旗下讲话者应做到表情与演讲内容相协调,自然、亲切、生动。眼神以前视为主,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作环视和点视,使在场中的师生有很好的聆听感觉,而在描绘故事、回忆、憧憬时,则可用虚视,引导大家进入想象,适当配些手势语、表情语、肢体语,表达效果会更强。

4.讲话前后深化教育,反馈提高

国旗下讲话具有引起注意、激感、弘扬倡议的功能。但不能代替其他形式的少先队德育工作,它只是少先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学校少先队在国旗下讲话后还注重加以深化。

(1)深化教育

周一上午的国旗下讲话内容可是本周队会的主题。在队会上,各中队围绕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延续在升旗仪式的教育活动。如: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就能激发同学们在队会上开展“助人为乐”“钉子精神”的讨论等。学校少先队有时可前期公布演讲题目,供师生讨论,起到教育前导的作用,更有益于激发现场师生的共鸣。

(2)反馈提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国旗下讲话,受不受师生欢迎,师生喜爱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学校少先队可通过问卷调查,从师生反馈意见中改进国旗下讲话的质量,为下阶段的效果提升打好基础。

实践证明,实施上述改进措施,学校国旗下讲话内容将更突出主旋律教育,形式将更彰显少先队文化;师生对国旗下讲话教育功能认同度得到提升,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明显增强。广大德育工作者只要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国旗下讲话这一德育工作的创新载体,努力寻求设创新载体与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结合点,必能进一步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为培育四好少年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劳动委员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防溺水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