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规则行之有效

时间:2022-10-13 08:13:50

许多妈妈都知道立规则是应对以下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如孩子在玩具柜台前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在“翻斗乐”抢别人的玩具;不好好吃饭而被姥姥满屋追着喂;跟钢琴老师讨价还价,斗智斗勇;在书店把书弄了一地却倔强地不肯归位……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她们却逐渐发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立好的规则并不能真正约束孩子。要想自己所立的规则行之有效,家长得注意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

立得合理

相对于如何立规则来说,如何让所立的规则行之有效也许是家长更为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规则立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规则的执行效果。

给孩子立规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程度。比如,你要去买东西时,在马路边给孩子定规则:“我进去买个东西就出来,这10分钟你站在这别动,等我回来。”这句话对一个6、7岁的孩子可能管用,但对4岁以下的孩子就难以实现,他可能因为好奇或好动连一分钟都待不住,等你出来时,恐怕他已经走丢了。所以,家长除了要根据通行规则的要求来立规则外,还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成长程度来考虑,这样孩子才会更合作。

给孩子立的规则而且不能太多。比如3、4岁的孩子玩积木,我们的目的在于让他动手动脑,发挥想像力,玩得开心,至于他是拿出10块还是20块,是用积木来搭房子还是筑城堡,就不用加以限制。如果家长总给孩子提很多要求,如“拿几个出来玩就可以了,你拿那么多干嘛呀?”“不许垒那么高,弄得满屋子都是,收拾起来多麻烦……”孩子就会因为限制过多而反抗,不再愿意遵守规则。

行得有力

父母的规则一旦立了,就一定要遵守。

5岁的小海正在兴高采烈地玩变形金刚,奶奶叫他吃饭,可喊了几遍都不过来。奶奶吓唬说:“再不来,你最爱的鸡腿就没有啦!”可小海还是不为所动。奶奶只好把鸡腿留出来。妈妈见状,把鸡腿拿出来切开,分给大家吃。小海玩够了才来吃饭,发现鸡腿果然没有了,于是又哭又闹。妈妈说:“刚才奶奶提醒过你哦。下次可得记住要按时吃饭咯!”奶奶埋怨妈妈太狠心。妈妈说:“我们说给孩子听的话,一定要说话算话!”

很多父母只知道抱怨孩子“不听话”,却没有反省自己说话是不是算数。父母说到做到,才能树立起威信,以后也更容易管教孩子,同时让孩子承担后果,能起到更深刻的教育作用。如果孩子开始哭闹或撒娇,父母一定要沉住气,坚持“较量”。

一天,全家一起开车去游玩,6岁的鹏鹏突然兴起,想自己驾驶汽车。“爸爸,我要开车。”

“小孩子是不能开车的,那太危险了,等你长大了才能开!”爸爸说。“我就要开嘛,就要开嘛!”鹏鹏任性地推搡着父亲,试图把他挤出驾驶座。

这时妈妈发话:“爸爸说得对,你要是不听话还继续闹,下次看海就不带你去啦!”鹏鹏看着妈妈一脸严肃,安静了一些,但仍央求说:“我就开一小会儿嘛!”“我数3下。1――2――”妈妈严厉地看着他。鹏鹏吐了吐舌头,乖乖坐回自己的座位上。

虽说是较量,并不是指要大声吼叫、呵斥、责骂,甚至体罚,而应根据孩子的表现,该鼓励的时候鼓励,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惩罚的时候惩罚。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严肃。魔法“1―2―3”是很有效的办法,事先对“不听话”的孩子说明,只给他3次机会,如3分钟或数到3,如果他还是坚持做不该做的事情,就要承担后果。当然,这个后果或惩罚一定要能“拿捏”住孩子。

上一篇:不给宝宝讲道理 下一篇:打开孩子心灵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