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用药“三提醒”/有些药物老年人要慎用

时间:2022-10-13 08:02:21

心血管疾病用药“三提醒”/有些药物老年人要慎用

心血管疾病用药“三提醒”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祝建材

我国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大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者近300万人,而拥有各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后备军”人群数量也已过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除了积极预防,合理用药也很重要。

服药时间 每天三次不是“早中晚”服三次

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服用心律平,医生处方上注明每日三次。科学的服用方法是,每天24小时,每八个小时服用一次。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简单地采取早中晚各服用一次的方法,结果,三次药都集中在白天的12小时内,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服药方法 有的药不能掰开吃

现在有许多缓释剂型或控释剂型的心血管药物上市,这些药物一般含量较大,如果咀嚼、研碎、掰开或溶于水后服,药物突然大量释放,易造成毒副作用,也达不到缓释及控释的效果。有些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有划痕,如缓释剂异博定每片剂量为240毫克,倍他乐克每片剂量为50毫克,可以掰开服用,故应认真阅读说明加以区别。

还有些药物对胃有刺激性,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靠肠溶衣的保护,吃的时候不要掰开服用,用水送服后在肠道发挥功效。有些口含片或颊含片不可吞服或溶于水后服用,如硝酸甘油含片等,这些药在胃肠道吸收非常缓慢甚至不吸收,吞服后根本达不到治疗效果。

用药剂量 老年人用药应适当减量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掌握小剂量给药,逐渐增加药量,再逐渐减少药量后停药,禁止立即停药。另外,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要严格遵医嘱,比如老年人对奎尼丁的总清除率比年轻人减少50%,半衰期延长30%,血药峰浓度增加1倍,因此使用该药的维持量应减小。一般掌握在年轻人剂量的3/4,并应适当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由于个体差异,特别是心衰患者生物利用度较小,所以最好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老年人使用利多卡因的半衰期比年轻人长,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肝血流量减少,而利多卡因的清除与肝血流量密切相关。其中毒的发生率50岁以下为4%,70岁以上则达8%。所以,在老年人低血流量状态(心衰或急性心梗)时使用尤其应当注意。

有些药物老年人要慎用

文/童钟杭

人到老年,心、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应当谨慎用药,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1)对肝、肾有毒性的药物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苯妥英钠、地西泮(安定)、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磺胺药等。这些药会给肝、肾带来损害,其中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还会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导致听力减退。

(2)洋地黄类药物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排泄能力弱,易造成洋地黄类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中毒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倦怠、嗜睡及神志改变、心律失常等症状。

(3)镇静、安眠类药物

长期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会形成耐受性,必须加大药量才能有效;久用则会出现成瘾性,有损肝、肾功能(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如呕吐、肌肉抽动、动作失调等);还会产生类似动脉粥样硬化性痴呆的表现,影响记忆力,说话迟钝,步态不稳,起床时容易跌倒,以及引起老年人尿失禁。

(4)导泻药物

老年人便秘时习惯选用导泻药来处理,如麻仁丸、大黄苏打片等,殊不知这些导泻药会造成大肠色素沉着。医学专家认为,结肠黑病变是可以致癌的。同时,长期服用导泻药不仅会引起结肠痉挛,还可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老年人实在需要导泻时,可以使用开塞露。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人为何多有恐高症/雍正有多勤政:日... 下一篇:大国医王绵之教您如何煎服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