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学校分层分班教学

时间:2022-10-13 07:58:24

浅析职业学校分层分班教学

摘要:近些年职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整体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感觉在技校像混日子,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进行分层教学越来越有必要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 分层教学

一、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职业学校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化,但其中突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现在各个学校竞相招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并且学校基本上也只是在初期按学生或学生家长所选的专业将学生安排到一起学习,并没有针对每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学习动力所在。根据专业来安排班级,这样老师在教学中就会碰到我们常见的问题――很多班级的课堂纪律普遍较差。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或者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只是听从家长或招生老师所说的进行专业选择,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具体表现为上课睡觉、随便讲话或玩手机等不良行为。而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动性强的学生,由于不满意课堂纪律,或受到其他学生影响,也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二、分层分班开展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只是在单方面要求任课老师如何使课堂变得活跃,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有趣,怎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可实际情况远非那么简单。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老师,可是让老师面对一个班里学习程度、学习能力、动力不一样的学生制定出一套通用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个非常艰难的课题。因此,我们在职业学校教学当中是否也可以采用普通中学的那种分好班和普通班的教学方式?即针对学习程度、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而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早提出了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在个性与能力存在差别,并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现在进行分层分班式教育也是对“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的一种实践。

三、分层分班教学的实施

首先,在开学初期应该对所有学生做一个统一的问卷调查和摸底测试,然后将不同程度的学生按专业来分为“零班”或“普通班”进行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中,“零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相对其他普通班较好,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动力较强。因此将这一水平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学习的话,就可以在班级中形成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上也能进行互动。针对“零班”的学生,老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比“普通班”高,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外,还可以针对其特点进行拓展性学习,从而扩大他们的理论知识范围,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而在技能训练上,不但要以方便他们毕业后工作为目的进行专门性技能训练,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项目的拓展性技能训练,比如笔者现在所倡导的一体化项目教学,就可以首先在这样的班级进行尝试性实践。在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考察后,再将这种教学方式全面铺开。而其中的部分学生除了毕业之后就业以外,甚至可以参加成人高考,毕业以后还有进入高校进行深造的机会。而“普通班”的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学习能动性不够,学习接受能力也较弱,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班进行教学的话,教学目标就要放低一些,教学内容上需要比“零班”这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教学方式上也不能同“零班”一样,而要用方便他们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以他们毕业之后就业工作为导向进行专门训练。

当然,“零班”与“普通班”不能只在开始的摸底测试中就一锤定音,可以每年对这两种班级的学生进行考核,实行流水制。这样一来,“普通班”的学生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零班”,而“零班”的学生也不能因为一次摸底测试就高枕无忧,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忧患意识。

虽说有教无类,我们不应该进行差别教育,分层次分班级进行教学也的确存在一些不公。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校后如果因为学习能力的不同被划分为不同班级的话,也会像贴标签一样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有可能产生“马太效应”。“普通班”的学生他们会因此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不行,继而越来越厌倦学习,认为老师也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教他们,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在实施分层分班教学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理解分层分班教学的初衷,并且通过竞争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使学生将这种压力转化成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江西技师学院)

上一篇:职业院校《Illustrator平面设计》案例化教学探...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