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施人事制度的实践思考

时间:2022-10-13 07:04:24

医院实施人事制度的实践思考

【摘 要】医院人事制度的产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卫生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医院实施人事制度的背景、医院人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医院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人事制度;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2-01

人事,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指定的人才服务机构,受单位和个人委托,运用社会化服务方式和现代化手段,按指定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为其代办的有关人事业务。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才交流中心代管。作为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人事制度改革,被许多公立医疗卫生单位视为瓶颈,而人事制度的推行为深化卫生改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1 医院人事制度的现状

医院引进人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医院引进的高层人才、博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对医院专科建设和发展有利的学科带头人纳入编制管理,实行“老人老办法”;二是对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硕士毕业生,医院实行人事(编外),人事关系委托政府部门下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其工资福利待遇、培训、晋升考核等由医院管理。医院与人才服务机构签订单位合同;三是对向社会招聘的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采取合同制,合约管理,其人事关系由人才服务机构,待遇采用基础工资与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各种社会保险由人才服务机构代办。本文所称人事主要是后两类人员。

2 医院实施人事制度的重要意义

2.1 简化了各类人才引进手续,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

人事制度的出现,可以将调档、退档、档案管理等部分人事日常工作转移至第三方管理。医院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避免了以往的层层上报、逐级审批。医院掌握着人才的使用权,而放开了对人才的所有权,有利于用人单位拓宽人员流动渠道和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1],可实现人事管理社会化,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流动。

2.2 解决了医院编制不足的现状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及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卫生单位受事业编制的影响往往出现人员紧缺现象,如果不解决编制限制的瓶颈,就必须对医疗卫生单位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使医院最大限度造福于患者的愿望难以落到实处[2]。人事制度的出现,让医院不必担忧人员超编而带来引进人员的限制。

3 医院人事制度存在的不足

3.1 档案的补充、更新困难且查阅档案不便

在人才调转及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人事档案不断更新的问题,例如档案工资调整、晋升职称、出国政审等档案资料都要及时归档。而人事中心与用人单位属于不同机构,衔接容易脱节,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更新困难。另外,由于人事制度实现了人档分离,客观上造成了用人单位阅档不便。

3.2 配套措施不完善

有些地区推行人事制度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职能关系不顺,的范围狭窄,工作重复,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浪费,违背了人事制度的初衷。致使人事工作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人事机构服务不到位

人事机构主要由政府人事部门主办,有些政府部门还存在思想,服务态度生硬,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3.4 人事人员缺乏归属感,医院留住人才困难。

医院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以劳动契约为纽带的合同关系,聘用的员工缺乏与医院共同发展的意识,普遍存在“临时”观念,导致优秀人才流失。人员的不合理流动也加大了医院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

人事机构要在信息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支持下,建立相应的人才信息网站和相应的信息链接,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实行远程人事档案信息查询,用人单位借助网络平台,查阅本单位所属人事人员的电子档案,了解社会保险的缴纳、学历、职称、履历等信息,切实解决人员“人档分离”的问题[3]。

4.2 加强宣传

应着重加强对社会求职者的宣传,人事作为一种新型人事管理制度,许多求职者对此了解不够深刻,特别是将人事档案放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有些人心存疑虑。

4.3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提高人事机构服务质量

人事机构和医院在具体操作实施时应做好协调工作,建立起一整套适合开展人事工作的制度和程序。例如,编制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规范竞争上岗的操作程序等。

4.4 增强激励因素,发挥人才潜能,为医院创造价值

医院引进人员后,必须通过切实的激励手段留住人才,为医院创造价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保健-激励理论”[4]告诉我们,医院不仅仅要满足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以及个人生活及保障方面的稳定,这些只能让职工感到没有不满意,而不能让其满意,医院应在激励因素上下功夫,医院应给予引进人员以必要的学习、培训机会,为职工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样更好地留住人才。

5 结论

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在积极探索人事管理市场化、人才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将原有组织内的许多职能通过转嫁给专门从事人事服务的中介机构,这种做法,对医院来说,有利于其以更低的成本为员工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对人事管理部门来说,减轻了负担,提升了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参与,提高管理效果,也有利于管理人员成长为组织不可缺少的战略服务、咨询专家;对整个卫生行业而言,有利于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万爱华,吴菁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医院快速发展[J].中国医院,2005,9(7):74-75.

[2] 螘敏,董辉军等.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8-9.

[3] 许安庆,徐道喜.医院人事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6(6):35-36.

[4]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M].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17-218.

上一篇:瘢痕子宫、穿透性胎盘植入膀胱并发现动脉异常... 下一篇:在高校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