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法尝试

时间:2022-10-13 06:46:52

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法尝试

摘 要: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德育课的几种教法尝试:直观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引用诗歌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德育教学;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又有“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造成德育课教学效率低下。其实,德育课所要学或教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将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下面谈一点笔者在德育教学中的粗浅做法。

一、直观法

对学生来说,德育课所讲的道理很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各种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的去体会,从大量的具体形象中得出理论。可以利用电教仪器以直观、逼真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笔者在讲“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内容时,用幻灯片配上“一哄而下”这一幅漫画,同时播放了“三峡截流”的画面,再附上声情并茂的讲解。正反两个材料促使学生思考:在市场经济中为什么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意义何在?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辩论法

现在的高职学生有着共同的特性,他们思想开放,渴望接触社会,特别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实施“体验性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向学生开放——采用辩论形式。

辩论课可由课代表来主持,先由双方选出的四位辩手互相交替来阐述各方观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自由辩论,其间为调节气氛,课代表应视情况将自由辩论与辩手辩论相结合,处理好“冷场”和“热场”,并要有意识地请没有发表观点的同学发言,以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此部分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辩论结束由双方的主辩手进行各自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此类的辩论课,可以将学校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使教育的本质功能体现得更加全面。

三、小品表演法

在教学中,当教材内容适合小品表演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编一些小品,并让学生演绎出来,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展示并锻炼自己,同时增强了集体的协调性。

如,在讲“消费者权益”时,笔者设计了小品《买鞋风波》。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某天早上,小芳一个人去买鞋,她进了一家写着“质量第一、实行三包”的专卖店。小芳希望店主能推荐一双质量好、款式新、适合她的鞋。店主说没有什么可推荐的,让她自己看。小芳试了几双,感觉都不太合适,准备离开的时候,店主却拦住她,说按照做生意的规矩,第一桩生意一定得做成功,不买也得买!小芳很不情愿地买了一双鞋,穿在脚上向外走。这时店主突然叫住她,说是店里少了一双鞋,怀疑是小芳偷的,非要搜小芳的包。小芳说自己没偷,不让店主搜。店主说不让搜就是心虚。此时店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围观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小芳让店主搜了自己的包。气愤的小芳离开了鞋店,可是还没到家,新鞋的后跟就掉了,小芳重重地摔了一跤,导致脚踝骨折,花费了医药费800元。这一天的遭遇让小芳又气又恼。小品表演完毕后,学生们群情激昂,纷纷为小芳鸣不平,并收集课本中相关知识及日常生活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准备发言。在学生讨论环节,师生经过一番愤慨痛斥经营者后,热情地为小芳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支招。如此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也达到了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生活的教学目标。

四、引用诗歌法

德育理论抽象严肃,德育课教学死板且枯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适当引入一些精炼优美的诗歌,结合课文进行教学,就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深化课堂教学主题,起到奇妙独特的作用。

如,在讲“对立统一规律”时,为了讲清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笔者请学生朗诵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当朗诵到最后“他活着别人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凝神深思。诗歌深刻的哲理,加上饱和深情的朗诵,叩击着学生的心弦,激起了感情的浪花,点燃了思维的火焰。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接着水到渠成地分析了生与死的对立关系,指出生与死的相对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从而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生与死对人生的意义,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与死的矛盾,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学生在学习哲学道理的基础上,又得到了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读懂教材,用好教材;让课堂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平庸,多一点智慧;少一点专制,多一点人文,相信职业高中的德育课堂也会成为有助就业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殿堂。

上一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下一篇:关于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