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时间:2022-10-13 05:12:38

小学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涉猎广泛、运用性强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就小学语文良好习惯养成的相关教学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良好习惯;培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由于其自身学科对于知识积累的要求这一特殊性,使得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相关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课前预习,抓住课程学习重点

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的学习当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前对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本课所讲的重要内容有一个大体了解,对与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后,在教师进行讲解时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疑点和难点进行学习和分析,达到更加高效和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课后复习,解决课程学习难点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不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足够的消化和思考,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对课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足够的巩固和复习,对于课上学习的难点进行消化和分析,对于课堂主要内容做好课堂笔记,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期末复习时能够有条不紊,条理清晰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知识储备

语文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语文知识积累当然也不能在课堂短短四十五分钟之内完成,因此,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多少。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会定期举行课外阅读知识大比拼,在我给学生推荐的指定书目当中给出一些相应的题目,例如,《骆驼祥子》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谁偷了我的奶酪》讲述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课外知识相应问题的比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知识的知识储备。

四、积极表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作为实用学科,并不是一门“哑巴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为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在语文课前进行演讲,可以讲一个自己看过的故事,可以表达一下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看书所得的感受等相关主题,只要表达清晰、流畅即可。通过这种“半强制”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养成学生积极表达的良好习惯。

五、阅读笔记,加强归纳总结能力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学习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起到重要的衡量作用,因此,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会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形成阅读笔记,并定期交给我批阅。另外,我还会在班级内部定期举行阅读分享活动,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以及收获感想分享给大家,达到阅读资源的共享和课外知识的提高,这样学生就逐渐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还提高了自己在阅读中归纳总结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六、定期日记,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语文能力,尤其是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三篇日记,写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定期交给我进行语言语法上的修饰、修改和润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于一些写得很好的,不涉及隐私的优秀日记,我会作为典型来和全班同学进行分享,让学生学习到别人的日记好在哪里,最终达到全班同学写作能力的整体提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高效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够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和积累,最终使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张志伟,陈天伟.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0(03).

上一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情感培养策略 下一篇:刍议学生想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