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细节,提升课堂效益

时间:2022-10-13 04:07:23

注重教学细节,提升课堂效益

摘 要:细节关乎成败。课堂教学比的不是粗枝大叶的教学流水程序,而是如何将知识细节以经常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想学、爱学的情绪。立足一线教学实际对怎样实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细节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教学细节;联系生活;问题启发;分层

细节是完成一件事的细微环节。古人道:细节关乎成败。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不要以为新课改以来我们只要照搬他人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高效课堂,我们需要更多精力来探求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在还原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健全细节引导和启发。鉴于此,我们来切合一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讨论一下如何通过细节来让课题精彩纷呈,快乐无限。

一、联系生活细节,启发学生认知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许多知识点都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当单纯的理论说教学生难以接受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趣,及时整合教学内容,生活融于课堂中,这样才能让抽象的知识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知识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此方能变抽象为形象,才能吸引学生乐意接受,主动探索和学习。

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时,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多正面和反面的案例来启发大家学习:6岁的小明踢足球不小心打破了邻居玻璃,小明爸爸就得对小明的行为负责进行赔偿;小明父母老了以后,小明就得对父母负责,进行养老送终。通过这样简单的生活细节引导,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来体味知识生成,从自己的行为体验知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细节设问,引导知识理解

问题是打开知识宝藏大门的钥匙,是引导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绳索。课堂教学中知识点之间的转折和衔接部分,往往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较薄弱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抓住细节设置启发性问题,从而夯实基础、迁移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时,如果我们有板有眼地说教,学生肯定不买账。为了激发学习兴趣,驱使大家将知识连贯起来探索和学习,笔者就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置如下问题来迁移学生认知:(1)四川大地震广大民众捐献物资体现了怎样的责任?(2)你参加公益活动吗?公益活动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责任?

这样的问题层次分别,步步紧逼,可以启发学生拾级而上,摘取知识的甜果。不但有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参与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细节精讲,剖析重点难点

每一节课都有对应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有所困难,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从而达到抽茧剥丝,将难点知识化整为零,便于消化和理解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部分学生就说现在都是自谋生路,工人也不包分配,农民也不吃大锅饭了,这不是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相违背吗?针对这一难点问题,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定义: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然后从定义细节上来分析:这位学生说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所以,非公有制与公有制都是在谋求经济发展,不相违背。如此通过细节精讲层层分析、因势利导,大家豁然开朗对我国所有制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四、捕捉意外细节,善待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想法见地。在思考和接受问题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灵感。因此,课堂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容易“节外生枝”,甚至无法预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意外细节问题,并能及时加以疏导,这样才能明确知识和概念,完善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内容时,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说实现共同富裕,那怎么现在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呢?这不是贫富分化吗?这个问题一下炸开了课堂。但是我们不要责骂学生,要在鼓励他能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然后让大家明白当前的经济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三步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点拨,学生解除了疑惑,将思维转到正确的知识轨道上来,让教学危机化为教学良机。

总而言之,细微之处见真知。课堂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粗枝大叶,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立足自己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整合教学内容,抓住每一个课堂细节来启发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面面俱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知识漏洞,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永胜.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J].新疆教育,2013(4).

[2]黄鑫.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J].时代教育,2013(20).

上一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数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