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法初探

时间:2022-10-13 03:51:06

摘 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实例为例,阐述了对说明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从创设情境、紧扣词句教学、适度扩展、扎实训练、读写结合等几方面提出了对说明文教学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体以记叙文为主,同时也安排了部分诗歌(古诗、现代诗)和说明文,另有少量的议论文。下面就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说明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说明性文章语言一般较为平实,较之其他类型文章来讲,缺乏几分吸引力,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学生自小就对恐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不少的恐龙玩具、图书。因此,课前我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与恐龙相关的知识,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学生交流展示收集来的模型、资料开课,创设“在玩儿中学语文”的学习氛围。

二、紧扣词句,突出语文特色

不少教师在教授说明文时过于偏重文章中所介绍的自然知识,使说明文的教学很容易与自然课混为一谈,使之不像是语文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格外强调突出语文课的学科性特点。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就是以“字、词、句、篇、点”“听、说、读、写”为训练重点,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对文中重点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与“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严谨性,进而体会说明性文章在语气表达上的特点。

三、适度拓展,课内课外相结合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使课堂教学由有效上升至高效,我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我是小小生物学家”。由此,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了课外,不但使课堂的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外交流的过程中也更加理解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

四、读写结合,增强表达能力

本课的读写结合我由两点展开:表格的填写旨在训练学生的整合概括能力,从重点句中自己总结方法找出说明的角度及说明的方法;再通过整理资料,仿照文章写法写出由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则是对学生表格理解的最好检测。

从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倘若大家都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径,定可在说明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

上一篇:浅议小学数学“讨论式”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