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10-13 03:34:14

社区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9名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社区康复护理患者病情无反复,未再次住院治疗。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医从性,可以让患者病情得到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社区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国内约有780多万患者,患病率达6.5‰[1],主要表现为基本个性的改变,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及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目前,大部分患者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第一治疗、康复的环境,家庭支持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为寻求适合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9名,其中男性19人,女性10人,年龄:24-56岁,文化程度:大学1人,中专6人,初中13人,小学9人。婚姻状况:未婚18人,已婚6人,离异4人。

1.2康复护理方法

1.2.1建立健康档案,制定护理措施在社区街道办事处获取辖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并与精神科医生一起入户调查,评估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对患者的定期指导,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调整指导内容。

1.2.2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社区护士在执行随访过程中,做好精神疾病的咨询指导工作。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取得联系,鼓励其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讲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措施。

1.2.3加强家居安全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复发

1.2.3.1社区护士应定期随访,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复发的早期症状在与患者的交谈中,诱导其暴露出真实的内心体验,以便早期发现病情波动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如:发现患者有自伤、自杀倾向的,应指导家属制定防范措施,情况严重家属不能照护者,应联系住院治疗。

1.2.3.2家属了解家居安全护理内容①防止患者走失,家属需注意患者平时言行,多与患者交谈,一旦发现苗头,应及时劝阻,专人看管。②防自杀。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镇静安眠药或农药、自溢、触电、割大动脉、溺水、跳楼等。药物不能由患者保管,服药一定要在家属监督下进行。一般宜在饭后服药,服药时应看服到口,服后立即检查患者牙缝、舌下等部位,检查患者确实服下后方可离开。③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早期复发症状。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比较高,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2体会

2.1做好随访工作,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根据病情定期与心理科医生一起进行访视,并做好记录,发现患者有复发征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护理干预,对其不断加强精神分裂症的相关防病、治病知识,帮助患者认识病情,分析利害得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坚持治疗,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疾病复发,对病情不稳定者协助其转诊治疗,帮助患者正确应对各种生活应激,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2.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医疗干预,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了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患者在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而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和环境有利因素,正确应对生活、工作的不良刺激,合理发泄情绪,以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心理准备。患者从开始否认自己有病到配合治疗和自知力恢复,激发了患者对生活的兴趣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于欣,陈博文.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23.

[2]赵玉波,李尚兰,苏华,等.社区康复护理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38.

[3]卢世臣,刘琳,付凤珍,等.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47.

上一篇: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下一篇:浅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