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使用新词语对语言稳定性的冲击

时间:2022-10-13 02:55:43

媒体使用新词语对语言稳定性的冲击

摘要: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新闻媒体传播给人们带来许多新鲜的事物。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应运而生,种类新奇多样,特点鲜明。这些新词语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兼顾语言的稳定和规范,更好地促进语言文字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以新闻媒体新词语的特点、类型为立足点,运用新闻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新闻媒体使用新词语给语言相对稳定带来的冲击,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闻媒体 新词语 稳定性 冲击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物、现象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信息传播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是传播新闻的主要媒体,而这些新闻媒体为了能够快速、准确、鲜明、生动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眼球,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也紧跟时代的潮流,频繁地在新闻语言中大量使用新词语。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新词语是语言动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而新词语又是人们社会语言生活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最急需的反映和记录,从某种程度上看,新闻语言与新词语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但还要正确地处理好新词语与语言相对规范稳定的关系。

新词语的界定及类别

新词语即新词新语(包括词、词组、句子),是指近年来迅速大量产生且能够反映新时期新观念新事物的词语。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标准、对象不同,界定的概念范围大小就不同。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题为《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他提出新词语包括“词语的新构成、旧词新义和北京口语新词”。①与此同时,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发表了《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指出新词的出现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②他们对新词新语的开创性研究,引起语言学界众多学者开始重视新词语的研究,研究成果丰硕,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创新。但究竟什么是“新词语”,还难以界定,因为语言在不断变化。

在当今新闻媒体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各种新颖特殊的流行语、新组合大量出现,如“秒杀”、“躲猫猫”、“艳照门”、“被就业”、“经济适用男”等,引起更多不同领域学者的极大研究兴趣,但对新词语的界定和归类还是不尽一致。邵宜先生认为比较中庸的提法是把《现代汉语词典》最新修订本没有收录到的词语都统称为新词语,并且从语素义的组合关系把新词语分为新造汉字词、复活的旧词、意译词、音译词、半音半意译词和字母词。③其中流行语和网络词语包含在新词语中。我们赞同此观点。结合近年来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我们认为新词语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在这个特定时代、特定的语境以及特定的人群中迅速传播、流行的词汇,是被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新闻媒体出版使用的一种社会语言变体。但我们认为新词语不等同于流行语,新词语是流行语的基础,流行语中有一部分是新词语。新词语重在“新”。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新词语包括流行语。

对于新词语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我们把主流媒体使用的新词语作为主要语料,参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近几年的媒体年度用字用语调查结果,根据语言的结构组合方式,结合语音和语义,可以看出媒体新词语主要包括旧词新义词、生造词、仿造词、缩略词、外来词、方言词、字母词及一些新兴的特殊格式。如“”、“下海”、“宅男”、“蚁族”、“粉丝”、“神马”、“给力”、“甲流”、“PK”、“B超”、“炒鱿鱼”、“富二代”、“范跑跑”、“艳照门”、“被就业”、“福娃”、“北京欢迎你”、“我爸是李刚”等都被各大主流媒体所使用。

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特点

新闻媒体语言必须符合新闻学的特殊要求,满足“新闻为了更好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是不得不借鉴于文学的语言、修辞、逻辑以及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富于人情味地、趣味生动地反映社会、服务社会的”。④由于新闻传播语言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具有开放性、时效性、传播性、泛义性、渗透与互动性等。

近年来新闻媒体使用的新词语除了具有上述新闻语言的特点外,还具有汉语词汇本身固有的基本特点,同时还表现出当代汉语动态变化的一些新特点。邵敬敏先生就认为,“大批新词新语、新的组合、新的格式的高频使用,促使现代汉语在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向当代汉语转型。中国当代汉语呈现出三大动态特色:多变性、互动性和自补性”。⑤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新词语还具有更强的能产性、结构组合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在语法语用上的创新性、语义的泛化性、不稳定性及选字用词的随意性等。下面介绍几个突出特点:

类推仿造的能产性。这里主要是指一个新词语或类词缀一旦产生,能够很快产生庞大的词族或语群。如“超”(超女、超男、超级稻)、“网”(网友、网恋、网银)、“男”(宅男、牛奋男、经济适用男)、“裸”(裸奔、裸婚、裸捐)、“被”(被就业、被代表、被时代)、“粉丝”(铁丝、钢丝、萝卜丝)等,以“领”、“秀”、“族”、“类”、“度”、“男”、“女”、“奴”、“门”等为类后缀和以“老”、“新”、“热”、“炫”、“裸”、“被”等为类前缀形成的新词族很多。这也是词汇学研究的新课题。不管是新词语还是新词缀,只要有一个产生,依据类推、修辞、仿词等手段就会仿造大量新词语,其产生速度和数量让人惊讶。

结构组合形式的多样性。在新词语中组合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突破汉语固有的结构组合方式,产生一类新词族。近年来在新闻媒体语言中不断频繁使用一些新兴组合形式,如“粉丝”系列、“山寨”文化、“给力”族、“门”事件、“被”字族等。

1.“山寨”一词见《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⑥。原指设有围墙不受政府管辖的山中营寨,现用于形容具有模仿或抄袭嫌疑的人和事,由本义为名词迅速被媒体传播而发展壮大成为形容词,尤其是《新闻联播》(2008年12月3日)对山寨文化进行报道之后,令这种来自草根的语言词汇概括的文化现象,很快闯进人们主流文化的视野。有关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山寨行为的新词语层出不穷,由最初的仿名牌电子产品,衍生到对各种文化现象行为的模拟,都被称作“山寨××”(山寨手机、山寨经济、山寨明星),甚至还出现了“很山寨”、“被山寨”等特殊的组合形式。媒体用例如下:

(1)《“山寨春晚”:草根挑战者的狂欢》(《南方都市报》2008年12月30日)

(2)《台州“猥亵案”处理方式很“山寨”?》(人民网-网评2008年12月15日)

2.“被就业”见《中国流行语2010榜》⑦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⑧。“被”字族,是近期媒体涌现出的一大批新兴的“被×”格式,新兴的“被×”词族“被动”、“处置”的意味明显减弱,而“非自愿、非自觉”的意味明显增强,“被”逐渐成为一个类前缀。这些新兴的“被×”有两类: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二是原先已有,但表义有变化的组合。⑨这种组合可谓“被时代”空前庞大的词族,如“被自杀”、“被结婚”、“被全勤”、“被小康”、“被培训”、“被救济”、“被就业”、“被增长”等,这和汉语中表“被动”且与不愉快的事情组合相背离,确实是“被时代”的无奈。但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对“被×”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举几个媒体的用例:

(1)“被”事件已成为今年的一大热门。“被自杀”“被就业”“被死亡”“被钓鱼”之后,又出现了郑州高校学生的“被医保”事件。(《人民日报》2009年11月9日)

(2)某网站近日也做起“被全勤”现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网友没有享受过带薪年假。(《光明日报》2009年8月21日)

语义的泛化。新闻主流媒体使用一个新词语,就会很快产生多个语义,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语体色彩,甚至达到了泛化的程度。这迎合了当今部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追求自我,求新、求异、多变、善变的心理被放大了。这样的新词语有的是由旧词引发了很多新语义;有的是新词灵活表达多种语义。如“”、“雷”、“秒杀”、“粉丝”、“给力”、“寂寞党”、“我爸是李刚”等。如“给力”就是一个新产生的词,有着非常浓厚的新颖色彩,有更活跃的组合,所以语义就有点泛化。既可以作动词,相当于“给予力量、加油”等意思,又可以作形容词,类似于“牛”、“酷”、“很带劲”等很多场合都可以用“给力”来形容。现举例如下:

(1)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1日)

(2)朋友们,你们看这个节目给力吗?(CCTV-1《2011年春节文艺晚会》)

新闻媒体应用新词语对语言稳定性的冲击

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但稳定中也有变化。新词新语的出现就体现了语言的动态变化。近年来,新闻媒体应用新词语给语言的基本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当代汉语的动态变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言永远存在于应用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新词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所接受,那么它就会给汉语词汇系统补充新的“元素”,这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必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很多新词语在经过时间和语言使用者实践的检验后,逐渐退去“新”的外衣,进入词汇的大家庭,在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产生的新词“电脑”、“克隆”、“手机”等;近年来使用的“节能减排”、“网恋”、“信用卡”等就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很多都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打破了汉语固有的语法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是变化最快的,而语法从古至今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使得语言的语法系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原本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用法,现在却可以批量产生,而且运用得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主体词变化最大,还有少部分虚词,如“被”、“很”等。例如名词一般不可以受副词修饰,但现在却出现了很多例外,如“很阳光”、“很传统”、“很淑女”等;再如“被”多用来表示被动的意义,与及物动词搭配,而新兴的“被×”打破了传统,发生了变异,可以跟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使用,如“被就业”、“被自杀”、“被代表”,它表达出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被动意义,还带有主动非自愿的语法色彩。

语用修辞更加灵活多样。从语用的角度看,大量新词语都富有较浓郁的语用修辞色彩。使原本不具有修辞效果的语言,一旦运用新词语就顿显光彩,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如“秒杀”、“给力”、“浮云”、“粉丝”以及“忽悠一把”、“火一把”等新兴词语,有着更加形象生动的语用表达效果。

汉字符号的选择更加随意。大量新词语的产生使得汉字符号的选择与使用更加随意。新词新语最初流行的时候,媒体通常会误用新词,甚至模仿生造词,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用字、英汉杂糅的词语及少量异体字等。像“神马”本来是“什么”的谐音词,但媒体却纷纷效仿,无论什么语境都可以用“神马”,使得语言缺失了严肃性。

新时期语言正在不断地变化,其中有很多新词语还不稳定,有待规范化。因此,新闻传媒运用新词语,必须注意慎重选择,不能滥用。新闻媒体不但要及时迅速发现新事物、新现象,还要敢于迎接新挑战。一些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带来消极影响的新事物、新现象,要通过新闻媒介正确的引导,借助语言文字的传播使之规范、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

注 释:

①吕叔湘:《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辞书研究》,1984(1)。

②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12页。

③邵宜:《近年的新词语研究》,《学术研究》,2004(9)。

④李白坚:《中国新闻学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页。

⑤邵敬敏:《网络时代汉语嬗变的动态观》,《语言文字应用》,2008(3)。

⑥邹嘉彦、游汝杰:《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⑦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编:《中国流行语2010榜》,文汇出版社,2010年版。

⑧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年下),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⑨刘云:《新兴的“被×”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5)。

(张蔚虹为暨南大学博士生,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宋立民为湛江师范学院教授)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数字时代虚假新闻图片的鉴别 下一篇:自怜与超越:《离骚》思想情感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