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治疗在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01:16:50

叙事心理治疗在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离婚叙事;离异家庭子女

后现代思潮对科学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霸主地位的否定,引起了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等有关学科在内的“叙事革命”。叙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模式应运而生。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单薄到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证实,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然而,相对于离婚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对于离异家庭子女的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受到了强化。将叙事心理治疗引入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辅导中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心理治疗源于后现代主义和叙事心理学的兴起。它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等。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理论,90年代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中,他们系统阐述了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比较清楚的一种表述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了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叙事心理学指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人类行为故事性”的观点或立场,关注人类行为是如何通过故事而组织起来并赋予意义的。叙事理论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故事,人的每一个经历就是一个故事,人生就是故事发展的过程。

与叙事心理学不同,现代心理学的信仰是实证性。但是,在日常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针对同一个问题,也不存在“惟一的并且可靠的”方法。同一心理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由来访者主观建构的。在个体心理咨询中,现代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那么适用。叙事心理疗法为心理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叙事心理疗法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醒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咨询师会引导他说出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咨询师直接给予建议。在叙事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办到的?”随后,会将焦点放在来访者曾努力过的,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上,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二、离婚叙事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影响

由于离婚率的不断上升以及随之带来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数量的增多,国内外的心理学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对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父母离异对儿童是一次心灵上的手术,震动很大。国外已经开始注意到社会文化对离异问题研究的影响。以叙事作为扎根隐喻的当代心理学认为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叙事,建构了人和人的心理。社会主流文化叙事是人们建构生活意义、认识和理解生活事件的主要依据。那么社会主流文化对婚姻的解释,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离婚对人们的伤害程度。

国内的研究也认识到,消极的离婚叙事强化了离婚对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社会主流叙事常用“残缺家庭”“问题家庭”等带有消极感彩的语言来描述离异家庭,流传着有关离异家庭子女的悲惨经历、不良行为的一系列典型故事。在这种社会主流叙事的建构下,离异家庭子女受到消极暗示,关注负面信息,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去解释生活、认识自己,只能赋予生活消极的意义。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内化”,用叙事心理治疗的语言来说,就是个人按照文化中的支配故事框架建构和诠释自己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充满问题的自我叙事形成的过程。当离异家庭的子女把消极的主流叙事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与非离异家庭子女不一样,是不如他们的,是不幸的,是有问题的。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只能产生不良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导致不良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

三、叙事心理治疗应用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

(一)叙事心理疗法的技巧

叙述心理治疗主要是让来访者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通过咨询师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叙事心理治疗涉及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这里列举主要的几种。

1.故事叙说

对一般人来说,说故事是为了向别人传达一件自身经历或听来的、阅读来的事情。但是,在叙事心理治疗中,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简单地说,好的故事可以产生洞察力,或者使得那些本来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为自我所强烈地意识到。面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平庸或是烦闷,把自己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

2.由单薄到丰厚

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是指,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使之得到关注和增加。一般来说,人的经验有上有下。上层的经验大多是成功的经验,形成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下层的经验大多是挫折的经验,形成负面消极的自我认同。一个学生如果累积了比较多的积极自我认同,凡事较有自信,那么生活也会觉得快乐,做事情效率必然高。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消极的自我认同远多于积极的自我认同,就会陷入一种习得性的无助感中,他的生活可能会变得灰暗和痛苦。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在黑色的区域里隐藏着一个白点,这个白点不仔细看还看不到。其实白点和黑面是共生的。在人的内心,如果白点由点被扩大到一个面的程度,整个情形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发生变化。

3.问题外化

问题外化是叙事治疗最广为人知的策略。“外化”,也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并不直接针对问题本身,而是把问题界定为“有问题的叙说”所造成的。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相当困难。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叙事疗法用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辅导

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心理疗法,叙事心理疗法是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疗法。叙事治疗真正体现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基本精神。较适合中学生讲面子、不乐意直面心理问题的特点。特别是校园里的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怕被人看作异类,怕被人瞧不起,很难将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而如前文所述,他们是社会文化中离婚叙事的受害者,内心往往存在较深的伤痛。事实证明,叙事治疗的理念与技能能够非常好地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需求相匹配。

以上的几种叙事治疗策略,往往不是孤立应用的,在一次心理咨询中通常都会涉及到。对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首先鼓励来访者说出自己的故事,咨询师耐心地倾听。一个成功的咨询师要敏锐地在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找到“闪光点”。以下是一个父母离异的12岁初中女生与咨询师的对话。

来访者:每一次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一起来接他们回家,我心里就会特别地难受。我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两年多了。2006年10月的一天……从那件事情以后,他们就离婚了。这下可好,不用吵架了(苦笑),现在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不过我也能适应,因为以前爸爸也经常不在家。

咨询师:离婚以前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吗?

来访者:是的,听妈妈说从她刚怀我的时候就开始了。

咨询师:离婚之前,你觉得妈妈过得开心吗?

来访者:不开心。总是吵架,能开心吗?

咨询师:现在呢,他们离婚以后,妈妈过得怎么样,能评价一下吗?

来访者:(思考很久)心情还可以吧,以前没有心情管我,现在对我比以前好了。

这就是在“故事叙说”中发现新的角度,原来他们离婚也带来了一些好处的。

下一步就要运用“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父母离婚后,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后来她讲述了爸爸每个月都来看自己,带很多礼物给自己。爸爸和妈妈见面也不争吵了,有一次看到爸爸给妈妈留下一些钱。爸爸有一次带她去游乐园玩,他们离婚之前爸爸从没有带她去过。她在学校的时候,爸爸有时会打电话给她,关心并过问她的学习。她说爸爸原来脾气不好,有时还动手打人,但是现在看到爸爸的另一面,自己能够感受到爸爸还是爱自己的。这些叙述是开始那些的补充,是故事的“重新编排”,我们放大了积极的部分,因此故事的悲剧色彩被减弱了。

“问题外化”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中。如何进行外化?第一,客观化。将问题和来访者分开,使来访者有一定空间来审视问题和自己的关系。咨询师可以通过修饰来访者使用的语言,使问题客观化,例如“他们的分开是如何让你感到难受的?”第二,命名。经过一段谈话后,咨询师可以请来访者对其描述的困扰或经验取个名字,例如“你已经谈了不少有关家里的事情,如果要为你在家里碰到的讨厌的事,取个名字的话,你会叫它什么?”如果来访者的叙述仍不充分,命名可能会有困难,此时可暂时以“它”或“这个困扰”来指称,等信息较多时再请来访者命名。第三,拟人化。这是较具戏剧效果的方法,是将问题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它是有动机、有想法、有感受的东西,它会侵入来访者的生活领域、人际关系。例如“父母离婚这个坏东西似乎会溜进你的学校生活,你知道它有什么企图吗?”第四,探索“问题”对人的相对影响。从四个方向着手:(1)问题发展的历史长度:“这个问题跑出来多久了?”“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还是变得比较好?”(2)问题影响范围:“它影响你生活的哪些层面?”“它似乎影响了你的学校生活,还有其他部分?比如在家?”(3)问题影响的深度: “这个问题的对你的压力有多重?”(4)问题如何造成上述的影响:“自责是如何告诉你,你应该要对父母的离婚负起责任?”“父母离婚是如何偷走了你所有的快乐的?”

在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辅导中使用叙事心理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离婚本身只是夫妻双方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正常、普通的社会现象,它不等同于父母对子女的不负责任和必然伤害。如果平和的离婚叙事能够逐渐内化到学生心理,使他们意识到离异的父母不应是遭受责备和反对的对象,自己也不是被人同情、可怜或歧视的对象,他们就会在更大的程度上接受自己,不再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这样就不会有诸如 “我是不如别人的”“我是不幸的”等消极自我评价,不良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自然就会减少了。(稿件编号:090622005)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0117,电邮:ning0117@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中工会组织对教师压力和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河南省济源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