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语文“指代题”

时间:2022-10-13 01:08:30

如何攻克语文“指代题”

在解答阅读题时,同学们常常会遇到诸如“文中‘这’指代的是什么?”此类的题目。这类试题,我们简称为“指代题”。尽管这类题目形式简单,但同学们往往由于轻敌和疏忽丢分。实际上,指代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从阅读材料中区分有关的与无关的,主要的与次要的,关键的与非关键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筛选并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或适合要求的信息。在这篇文章中,将向大家介绍对付指代题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题指南】

为了使语言简洁明快,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常要用到一些代词来复指或指代某些内容。如果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能做到熟悉语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准确把握阅读材料中代词指代的内容,应该是不难的。

在解答代词指代内容的题目时,同样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及关系。简言之,即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有的代词在句中还作了复指成分,或者处在一些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中,一般都要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辨明代词在文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其指代内容。为了做到表述准确无误,在拟答案之后,还应放到原文中进行“验算”,再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使答案的表述既无余赘,也无遗漏。

【真题重现】

文段一: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须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①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独特的美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了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这种独特性既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又来自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它②体现着作家充分发展的个性和个体意识,因而绝不会与别人雷同。陶渊明笔下的意境常常离不开菊,它③是作者恬淡自然的胸襟的外化;李白笔下的意境往往是酒,它是作者化胸中块垒为不平之气的催化剂;苏轼笔下的意境,常常带月,表现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陆游笔下的意境时时有梅,显示着作者品格的高傲与纯洁。个人各式的意境各不相同,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朦胧,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雄阔,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悲慨,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的缠绵等等。

意境是作家对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靠镂金错采,刻意雕琢得来的,更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和做作,这④是在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自然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独特创造。王国维在强调“真景物,真感情”的同时,提出意境的描写必须做到“不隔”。所谓“不隔”,就是真切自然,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写登楼所见和登楼者的心情十分真实,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所创造的意境深刻而独特,可谓千古绝唱。

文段二: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1.“它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它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它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这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加点的代词“这样”和“这”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解析】两则材料的五道训练题,都是考察分析上下句句意和抽取信息的能力。

第1题,似乎可以用“独创的艺术形象”作答。但从上文看,叙述的中心应是“有意境的艺术形象”;从下文看,王国维的一段话是在阐述“境界”(意境)和诗人有个性的艺术独创的关系。因此,答案是:“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更为准确。

第2题,直接摘取上句作答则显得过于繁复,而只摘取“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则又不完整,所以应将“既”“又”领起的两个短语综合起来,表述为“作家对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和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

第3题与第2题相近,答案应为:“陶渊明笔下的菊”。

第4题从语境看,“这”应是“这种创造”的简约形式,分析原句的语法结构就更清楚了。原句可简写为“但是这种创造不是……更不能……这是……”,是一个有一正一反两个分句构成的并列复句,两个分句的主语应是相同的。再联系上文,可见“这”应是指“意境的创造”。

第5题,“这样”所指的是上一段所表述的内容,那么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有何特色呢?即上段“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紧承着“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而来的,若与“这样”指代同一内容,则不能与上下文恰当的连接起来,显然,两个词指的是不同的内容。由“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可见,它不仅是科学家,更主要的还是革命家,所以“这”指的是“作为科学家”。

【牛刀小试】

1.读选段,简要回答文中的两个“这”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2.柏林联邦环境局污水处理专家多劳教授说:“目前的问题是净化方法造成的。”他说,重点是净化的最后阶段即沉淀。从技术上讲,通过沉淀除去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在内的悬浮物是不可能的。可是,用微过滤法使这一点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已通过了首次实验,在柏林鲁勒本净化厂里,已净化的废水在排入河流前先流经微过滤试验装置。

文段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存能力方面,细菌能在自然界独立存活并繁殖;衣原体虽能在自然界存活,却必须进入被感染生物的细胞后才开始繁殖;而病毒却在自然界中无法独立生存,它们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因此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与宿主能够共存,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

根据上文,可以推测“宿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文段中的“合适替代物”是指替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参考答案:

1.(1)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2)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2.通过沉淀除去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在内的悬浮物3.病毒所寄生的活细胞4.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

上一篇:捡拾记忆的瑰宝,将美好珍藏 下一篇:上帝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