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奥运昌平秀

时间:2022-10-13 12:36:39

草莓奥运昌平秀

随着大会举办时间的迫近,人们也在追问,这一届草莓界“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能给昌平带来哪些实质性改变

经历了四个年头的筹备,距离北京昌平区承办的2012年第七界世界草莓大会已经不足一年时间。

随着大会举办时间的迫近,人们也在追问,这一届草莓界“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能给昌平带来哪些实质性改变?

“如果没有这次大会,我们公司肯定不会有今天。”昌平惠之锦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政向本刊记者称,草莓大会成就了他的公司从科研示范基地到产业化发展的转变,惠之锦育公司更幸运地跻身于此次大会布展的技术支持单位,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草莓立体栽培企业。

带动本土的产业发展,培育本土的品牌企业,这样的变化,恰恰符合决策者们所示的方向。

政府办会“好处多多”

与前六届大会相比,政府对一次学术大会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不同国家举办的前六届大会,政府充其量算个配角,主要为大会举办提供一些安全、交通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主角们则是草莓学术和应用领域的大腕。但此次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由于北京市对大会的重视,如同承办奥运、世博等盛会一样,政府的角色从配角变身为主角,是名副其实的大会主导者。

强大的政府动员力托起的本届盛会,已不只是早期草莓大会热衷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它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意义早已今非昔比。

举办世界草莓大会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而基础设施投资及其集聚效应、产业拉动效应、经济乘数效应等,对举办地的激励是相当可观的。

除去昌平为举办此次大会建设的草莓博览园和加工配送中心、交易中心的投资,仅以会场周边的白马路、昌金路、东兴路等五条道路的建设为例,总投资就已经超过了20亿元。

毋庸置疑,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对昌平区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采访中,第七届草莓大会筹委会执行主任王志勇告诉记者,昌平的草莓种植主要分布于昌平东部地区,这一地区处于中心城区与昌平新城之间,本身就是昌平区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此次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之对周边村庄环境的整治和道路两侧的绿化美观等,最直接的经济价值便在于对这一区域发展环境的极大改善。

而另一个承办者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的专家们更为关注在政府办会的背景下,草莓产业发展格局的改变。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专家钟传飞认为,此次北京市集全市之力办大会的好处在于,草莓种植的规模实现了连年翻番增长,而且原来非常薄弱的原原种、原种、生产苗三级育苗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2010年昌平区农服中心就已经建成了4000亩繁育基地,今年还将再建6000亩。“这些改变如果依靠学会,或者企业自发,是远远不能实现的。”钟传飞说。

“国外办会为什么不需要政府的强力动员,因为人家在办会之前,产业的发展基础都是比较好的,而中国的草莓产业发展也就是近15年的事,草莓真正成为人所共知的营养水果,也才是近十年的事,这也决定了中国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办成一届成功的盛会。”王志勇说。

通过一个案例,王志勇再次向记者强调了政府办会的积极意义。“比如说,通过办这次大会,我们建立了草莓资源谱,收集到了121个品种,从中筛选出60多个可推广的品味进行研究,并在昌平区推广了近30个品种进行试验性种植,这是历界大会的承办者都无法实现的。”

政府办会的积极意义还可深挖。最为世界草莓业界所称道的是,在世界草莓大会史上,此次大会首次将学术会议与博览会相结合,昌平区将利用此次大会,向全世界展示北京市在世界草莓领域独一无二的草莓日光温室种植技术。

作为大会布展的技术支持者,董政告诉记者,全世界目前仅有中国采用目光温室种植草莓,这种种植方式让冬天采摘草莓成为了现实,改变了类似北京这样的地区,因为冬季温度寒冷水果极度缺乏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这种种植方式无需加温,成本较低,属于最为低碳环保的种植方式。

据了解,世界上其他区域种植草莓,除了露天种植之外,欧美国家大多采用的是玻璃温室的种植方式,不仅温室的造价成本极高,而且还须通过加温的方式控制温度,既增加成本又会产生污染。

此外,欧洲的草莓种植与中国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大量用于鲜食,而欧洲主要用于深加工,其深加工之后的商品附加值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棚的高造价。

董政表示,正是得益于政府对此次大会的主导,中国特别是北京的老百姓对草莓有了更多的了解,带动了市民对草莓需求的高涨,也让惠之锦育公司这个受益者,规模不断再扩大但仍无法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

一次大会对单个企业的影响尚且如此,对一个区域和一个产业的积极影响更不用说。在董政看来,这次大会将会成为树立中国草莓品牌和推广环保种植技术的重要平台。

更看重“解决问题”

中国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但草莓种植时间较短,存在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少。

通过这次大会的举办,解决国内草莓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成为了承办这次大会的重要内容。

鲜食过多、深加工不足,市场营销力度不够、交易环节薄弱,导致个别地区出现滞销等等,虽一度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提及,但在记者的采访中,被采访者们的回答却有点出乎记者意料,“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

“育种才是整个草莓产业发展的瓶颈。”王志勇说,由于国内育种的创新基础研究薄弱,育苗市场混乱,主要生产用草莓品种都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品种。

而让钟传飞最为痛心的是,目前北京市场上种植的草莓几乎是清一色的日本品种。

这种格局的产生有中国草莓种植历史短、草莓科研人员少等原因,但董政认为,中国缺少好的育种专家,没有优质的草莓品种,一方面因为育种专家的育种时间较长,大多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育出一个品种,即便育出,但效果如何也有待市场检验;另一方面,引入国外的成熟品种风险相对较小,成本也不高,也使得育种专家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但一味的“拿来”主义也直接导致了国内草莓产量的低下,据了解,同样的日本红颜草莓,在日本的亩产能够达到8000-10000斤,而国内一般都在3000斤左右,最好的也超不过4000斤,这固然有气候、土壤等客观因素,但种苗品质不高被业内认为是最直接的原因。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影响现有格局。”董政告诉记者,惠之锦育公司已经和日本的一些育种专家签订了引进协议,计划引入总共5000株五个新品种在北京试种,如果确实比国内的种苗产量高、品质好,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目前,董政的公司已经和育种者签订一个引进协议,并通过育种者授权的育种公司购买了原种苗,每株种苗的价值在30-50元之间,5000

株花去了近70万元。

在外人看来,董政似乎在做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因为在国内花几千元购买“拿来”的同一品种原种苗之后,经过繁育后上市的生产苗,按目前市场价格大概为0.6元/株,而董政引进的种苗经过繁育之后,每株最多也就能卖到1.5元。

但董政并不这么认为,“现在市场上是缺好苗,特别是优质的种苗,如果通过这些优质种苗繁育出的生产苗达到或者接近日本原产地的品质,一棵生产亩卖到1.5元都不算贵。”

实际上,钟传飞所在的北京农林科学院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他所在团队培育出的杂交品种,近几年也已经悄然在市场上推广,价格虽然略高于目前市场上的种苗,但产量、品质、抗病性等都有明显优势。

董政和钟传飞们希望,借助这次大会的影响,用自己的努力创建一个国内草莓种苗研发推广的新标准。

“举办这次大会肯定会促进中国草莓育种快速发展,比如这次大会对国内外顶尖育种专家最有吸引力的野生草莓资源种展示,我们已经收集到了全部的21个,届时通过展出就是吸引国内外的育种企业到中国来。”王志勇说。

除了种苗的研发推广之外,国内草莓种植的重茬问题,电已经对革莓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制约。

由草莓的特性决定,草莓在田地种植的第一年可能会有较高产量,但如果持续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产量将逐年递减,到第四年甚至会出现绝收,目前国内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的措施是对土壤消毒,尽管也有改变,但成效并不明显。

惠之锦育的立体栽培技术恰恰却能解决这一问题。董政告诉记者,立体栽培不仅美观、易于种植劳作和采摘,更重要的是用营养液培育的基质代替土壤种植草莓,并用严格的灌溉和施肥,对草莓的甜度和生产周期进行精准管理。

对于惠之锦育这个解决重茬的“专业医师”,昌平区政府自然会高度重视。据了解,2010年昌平区政府在辖域内选择了21个草莓种植大棚对董政的立体栽培进行了推广。

让政府意想不到的是,不仅重茬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采用这种技术的大棚,其草莓产量和品质也都有明显提高。

受此鼓舞,今年,昌平区政府计划和董政签订合作协议,计划以政府提供补助的形式,在昌平境域内大面积推广立体栽培技术。

“事实上,解决重茬问题的技术不仅仅是立体栽培,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先进技术,昌平也想通过这次大会,汇聚到更多的国际高端要素,选择最好的方案提高中国草莓产业的发展水平。”王志勇说。

提前释放“会后效应”

规模空前的草莓盛会于2012年落幕之后,中国的草莓产业会不会走进低谷?对于类似的提问,王志勇已经回答了多遍:草莓“奥运”虽也叫奥运,但与真正的奥运会还有很大的区别,在往届中都没有什么固定的基础设施遗产,更重要的是在举办期间和会后将对产业发展升级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1988年的第一届,使主办地意大利自育草莓品种的占有率不足30%而一跃上升到80%,成为欧洲第二大鲜草莓生产国;1992年的第二届,促进了美国草莓科研与生产的快速发展,至今仍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1996年的第三届,让荷兰的红花草莓育种和观赏草莓世人皆知;2000年的第四届,促进了芬兰的有机草莓生产和观光采摘;2004年的第五届,促进澳大利亚由草莓进口国成为草莓出口国;2008年的第六届,使西班牙成为世界鲜草莓第一大出口国。

但由于往届的草莓大会都是纯学术的大会,与会者在学术讨论后对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达成共识后再推广,其对产业的促进“效应”往往都是在会后才会真正显现,可此次北京因为有市政府的强大动员,科研、产业等在会议筹备期间便已开始对接,“会后效应”自然也会提前得到释放。

“现在北京的草莓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级发展的态势,比如有的专门是服务城区市民采摘的,有的是供应超市、菜市场等终端交易市场的。”董政说,这其实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像距离城区较近的草莓种植企业,可以主要供市民休闲采摘,距城区较远的对采摘者的吸引力不大,可以供应超市等,再远一点的,可以主要生产深加工用的草莓,这样分层的话,产业才会健康发展,否则全部用于采摘,就会出现恶性竞争。

董政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记者在此前向市农委某负责人打听去何地采摘草莓时,这位负责人就曾告诉过记者,今年已经有区县的草莓种植合作社找到市农委,希望将其种植的草莓进入超市销售,由于此前市场种植面积较小,即便距离再远,也无法满足市民的采摘需求,北京超市销售的草莓主要由四川、山东等地供应,但由于近两年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有些较远的区域为尽快将草莓销售出去,不得不另辟销路。

其实,因种植技术不同、管理不同,目前草莓种植的产值也有很大区别,王志勇在采访中便谈到,经过了解,现在尽管昌平的草莓种植面积较大,但每栋大棚的产值却有着天壤之别。“整体上都是盈利的,最好的大棚一年会有20多万的利润,一般的7、S万元,但也有的大棚一年仅有3万左右的利润。”

实际上,因为太会的举办,北京草莓产业的升级已经提前到来。

董政告诉记者,因为立体栽培技术会延长草莓两个月的生长周期,且品质较高,惠之锦育采用的种苗也比较好,去年已经有一些种植规模较大的企业找到他,希望购进他的种苗,并采用立体栽培技术进行种植。

“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由于我们的苗要比市场上的苗价格高出一倍,采用立体栽培技术一栋棚也会增加2万元左右的成本,开始我们认为有人咨询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今年来咨询并达成合作的已经不只局限在北京,四川、福建的企业也纷纷前来取经。”董政说。

这种升级还体现在一些草莓专业企业,如草莓种苗公司、物流配送公司等逐步出现,实际上,草莓大会已经正悄然改变着类似惠之锦育这样的公司。像惠之锦育,从原来的示范种植,到现在的产业化发展,接下来的董政则尝试向种苗提供和技术输出型企业转型。

“草莓大会之后,北京一定会出现一大批在草莓产业链不同环节中的品牌企业。”董政对此次大会的坚定信心,实际上包含了各界对于本届盛会的全部期待。

上一篇:东坝北区或成展示世界城市的新窗口 下一篇: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世界水平科学城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