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产业结构SWOT分析

时间:2022-10-13 12:34:33

内蒙古通辽市产业结构SWOT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辽市在2007年后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产业结构随之也不断优化,重新认识通辽的产业结构对发展地区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加入东北振兴规划后通辽市产业结构的所发生的变化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对通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SWOT分析;通辽市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引言

2007年,内蒙古东部地区被纳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中。而通辽市作为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几年的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面临着这一历史性机遇时,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跨跃式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和在内蒙古东部区地区的率先发展,在东北振兴中率先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一 通辽市2008-2013年产业结构表

年份(年)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 产业比例(%)

2008 550 102 251 197 18.6:45.6:35.8

2009 785.60 144.90 411.29 229.41 18.4:52.4:29.2

2010 1003 150 533 320 15.0:53.1:31.9

2011 1448.82 208.64 886.71 353.47 14.461.224.4

2012 1691.85 232.78 1068.49 390.58 13.863.123.1

2013 1811.82 257.44 1122.40 431.98 14.262.023.8

资料来源:《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2008-20013年,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逐年提升,说明通辽地区经济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其中,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变化明显,从2008年的18.6%下降到2012年的13.8%,呈逐年下降的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45.6%上升到2012年的63.1%,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增长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2008-2012年处于下降趋势,而在2010年后有小幅上升,主要是大力发展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等。

二、内蒙古通辽市产业结构SWOT分析

1.优势

A区位优势。通辽市通内蒙古中部与东部,东与吉林省毗邻,南与辽宁省衔接,搭东北,倚华北,自古以来,通辽市地区就是北疆的重要门户。B物流优势。依托现有的物流产业基础,通辽市将努力构筑立足东北、承东接西、辐射全国的大物流体系。C资源优势。通辽市土质肥沃,草原面积达320多万亩,农牧业基础雄厚,被誉为“内蒙古粮仓”。目前,通辽市煤化工、矿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劣势

A通辽市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慢。同时,农业虽被称为粮仓,但仍存在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生产方式集约化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B金融环境欠缺。C第三产业发展滞后。D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规模小、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弱。

3.机遇

A国家政策和自治区政策上给与支持。通辽市被纳入振兴东北规划范围之内;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东部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内蒙古政府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B通辽市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给当地经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机遇。

4.威胁

A政府体制、机制不活,政府职能需加快转变。B内蒙古东部地区整体落后西部,经济差距拉大,与东北三省、京津冀等地区经济对接不够,与俄、蒙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低。

三、对策建议

结合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分析,可以将通辽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路线纳入SWOT分析矩阵中。

1.SO对策:(1)区位上占优势为有力的发展物流经济带来可能。(2)资源上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并努力发展形成扩散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着力延伸产业链,在产业链延伸中实现附加价值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发展优势产业,寻找主导产业。(4)振兴东北规划及其他政策上的支持,利用有效机会,走出去,发展对外经济与贸易。(5)培育特色农业,走特色经济之路,并依托资源优势的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

2.2、WO对策:(1)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接纳中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移。(2)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带动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培育良好的企业发展的环境和相关人才等。(3)重视城镇化速度、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3.SO对策:(1)重视企业家人才及培育企业家的环境,深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功能完善的企业家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2)通辽市在与东部其他盟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托起东部地区的发展。(3)加深区域间的合作,引导经济要素向优势产业部门集中,形成经济增长极,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WT对策:(1)培育经济增长点,需要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环境。(2)建立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重视企业家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3)主导产业相互之间应有关联,抓住重点产业。着力培育一个或者两个适宜的经济增长点,并在增长点之间实现联动,促进经济腾飞。(4)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外部力量提升经济增长点的培育。(5)完善金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曹阳,马林.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区域合作模式研究.经济纵横,2007,7.

[2]马林,祁洪玲,孙丽坤.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区域协作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8.

[3]李大勇.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赤峰学院学报,2010,10.

基金项目:本文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区域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2014(NJSC14198)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一名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心得 下一篇:规范书写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