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园区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探索

时间:2022-10-13 12:19:56

太阳能发电园区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探索

摘要:当今社会太阳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太阳能发电园区就是基于其被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以太阳能发电为主的综合性研发和利用基地。本文从城市规划和太阳能能源的利用的角度对太阳能发电园区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并以陕西定边太阳能光伏发电园区总体规划为

例,介绍了太阳能发电园区规划的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规划内容。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园区、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 TM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规划背景

世界化石能源随着人类大量的开采使用,正面临枯竭,并且其开采和使用正对世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使用对环境几乎不造成任何污染,是未来替代传统能源的理想选择。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总辐射量大致在930--2330千瓦小时/平方米/年之间。近几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大光伏产业扶持力度、加快推动光伏应用的政策措施。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效果显现,我国光伏市场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政策驱动和发展机遇。

2规划现状条件分析

2.1 定边县太阳能资源概况

定边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多风、夏干旱、秋阴雨、冬严寒,日照充足,辐射强度高,大气透明度好。近十年年平均日照2933.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年总太阳辐射量可达5100--5600MJ/㎡。按照太阳能资源评估标准,定边县所在地属于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地区,是太阳能资源利用条件较佳的地区,适合太阳能资源利用项目的开发。

2.2 规划用地选择与分析

规划初步选定三块用地为定边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用地,分别是梁圈村以东的自然保留地,任圈村以南西关村以北的林地以及东梁村以南的自然保留地。根据太阳能产业园区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实施的规划原则,依据开发难度将三块备用地分为三期建设实施。

通过对三块用地的现场勘查、调研以及讨论,确定出太阳能发电园区用地选址的几个必备条件,希望能为以后此类园区的建设选址提供参考。

1.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强度大,日照百分率高,太阳能资源较丰富;

2.场址处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

3.应避开流动沙丘面积较大的不利于建设的区域;

4.应避开防沙固沙区、经济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区域;

5.场址征地费用低,且非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构造稳定,无洪涝灾害危险;

6.靠近主干电网,以减少新增输电线路的投资。主干电网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

3总体规划思想和功能定位

3.1 总体规划思想

1)坚持战略思想

以上分析首先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总结的规划思路也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定位,因此提出了大光伏园区,分为三片三期,体现产业的规范与持续性

2)坚持统一思想

把握总体布局,合理分区实施,这是规划从空间上、时间上进行统一布局与安排并将整体与局部、总规模与分期实施有序结合,体现规划的整体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3)坚持生态思想

要将一个工业园区以生态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行构想,通过园区开发尽量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这是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

4)坚持法治思想

园区总体规划既是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法规性文件。因此规划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令,并要与上游规划相统一,体现规划的原则性、严肃性与合法性。

3.2园区功能定位

以太阳能发电为核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打造集太阳能应用技术模式示范、生态环保教育、光伏产业人才技术培训、新能源技术研发、特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光伏产业园区。

4 园区总体规划思路

经过设计人员讨论以及城市规划的方法,确定出园区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实施的规划原则,依据开发难度将三块备用地分为三期建设实施。

第一期(2011~2015年)主要建设第一园区的各个工程项目,包括初步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安装,综合服务区的建设。

第二期(2015~2017年)继续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在定边县逐渐建立起330KV变电站的基础上,增加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并结合古长城遗址、高速公路等等有利条件,逐步完善新能源与古遗址相结合的大旅游体系。

第三期(2017~2020年)继续扩大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规模,结合同时建设的风能发电,拓展新能产业人才技术培训、新能源技术研发,逐步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发展基地。

5第一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5.1总体布局思路

根据对地块现状地形、地质、水文、日照条件、周边环境的分析以及乡村路横穿整个地块的现状,考虑到整体交通的便捷性,地块内部采用环形路网来联系各自地块内部交通。为了方便园区管理以及形成园区内部竞争机制,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统一以10MWp的装机容量为单位。依据游览线路的要求将旅游的电瓶车线路与主要车行路线设置在一起,形成网状的路网布局结构。

根据园区的用地发展方向及产业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将综合服务区和办公区集中布置于园区西侧,最大限度的共享梁圈村的各个市政基础设施,有助于园区投资的减少以及形成园区对外的门户空间。

5.2园区功能结构

规划结构:一带,一环,两区,四轴

一带:结合近期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以及横穿园区的城市干道形成一条主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带,以此为基础向南北两侧辐射。

一环:整个园区内部采用环形路网联系各个区块。

两区:以横穿园区的城市干道为界,将园区分为两大区包括:北区(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生产控制区和升压站)、南区区(公共停车场、办公区和一个太阳能监测站)。其中,职工家属区可布置于定边县城内,共享城内各项基础设施,方便职工家属生活且节省园区投资。

四轴:园区内部的四条主要干道,是园区内部的主要骨架。

5.3规划总体布局

(一) 北区

此区域内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生产控制区和升压站,以太阳能电池板方阵为主,一圈为园区的主干道,即园区的主要车行道。考虑到园区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园区引入竞争机制,园区在太阳能阵列板划分上,以每10MWp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为一个单元,以“优先实施项目优先选择权”为原则,对园区整体的用地进行划分以及管理。到规划期末园区内部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总用地为488.5公顷(约7327.5亩)。考虑园区内部的整体景观以及原生态保护,园区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用绿篱来分隔。

园区内部设置了两个太阳能生产控制区和一个升压站,均匀分布在电池板阵列外部以及内部,每个生产控制区占地约1公顷,升压站占地约1.5公顷(包括防护绿地)。

(二) 南区

南区内部的综合服务区总用地约3.4公顷,以位于园区西侧的梁圈村为依托,设置在于整个园区内部的最西侧,主要由办公区、太阳能监测站、广场、停车场、公共绿地组成,成为园区的人气集聚地。入口处的广场设计各种景观要素,成为定边太阳能光伏发电园区的标志性空间。

6 第一园区太阳能发电布局规划

6.1总体布局

太阳能阵列区分南区、北区两个部分,其中北区规模为150MWp,占地面积为396.8公顷(约5952亩),南区规模为50MWp,占地面积为124.5公顷(约1867.5亩)。在北区内部分别设置一个35kv/330kv升压站及一个监控控制中心。6.2输电工程规划

初期规划:考虑到控制成本、统一布局的因素,第一园区各企业应共建一个升压站,经过与之配套的逆变器、变压器形成 35kv出电,通过电缆沟设置的输电电缆与共建的升压站连接后按照电力部门要求并入定边330千伏或110千伏变电站。如近期升压站不能符合远期发电容量的要求,园区南侧再建一个升压站。

远期规划:远期建设的各企业太阳能阵列板的出电,经过与之配套的逆变室、变压器形成35kv出电,通过电缆沟设置的输电电缆就近接入园区的升压站,与定边330千伏变电站并网连接。

7 结语

定边县太阳能发电园区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定边县乃至陕西省的新能源发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实施的发展模式,以最少的投资达到建成统一完整发电园区的总体规划目标,使得新能源的发展不再盲目,能有序的在某一阶段合理利用新型能源以及相关产业,指导新能源和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张耀民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2007年

吴达成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年

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2011年

上一篇:建筑震害分析及防治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