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选课中合作学习法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13 12:15:13

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选课中合作学习法的实验研究

【摘要】分析探讨合作学习法在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课中的运用效果和意义,为体育学院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提供参考。合作学习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健美操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课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选课;合作学习法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Aerobic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

ZENG L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nghe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 and importan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in aerobics teaching in institu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 as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on the teaching of aerobic courses.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make students more active in their study and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and team spirit while improving their skills of aerobics. In aerobic courses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more effectively fulfill the teaching tasks and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Key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aerobics aerobic courses

一、前言

体育院(系)健美操专项课非常重视专项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教师不但要传授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还要教会学生大量的健美操套路。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编排能力也必须尽可能多地学习各种风格的健美操套路。但健美操项目自身多变的风格和内容也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很大压力,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学习,这在消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罗伯特・斯莱文首先提出,在80年代前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1〕。

目前,合作学习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广为采用,并被国外教育专家、学者称之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改革”〔2〕,其在9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便渗透于各个领域。健美操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多种信息互动,师生之间保持“促进――参与”的关系,以集体授课为基础,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形式,力求体现集体与个体性的统一。笔者通过教学实验,力求探索出合作学习在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方法和原则,为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运动训练2007级健美操专项班的16名学生和运动训练2008级健美操专项班的1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三)实验设计

本实验以2007级学生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教学,以2008级学生为对照组进行合作学习法教学,两组的健美操课均为同一教师授课,教学内容、环境相同,教学实验时间为第一学年。经过对学生来源和入学成绩调查得知,两届学生的学习基础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结果分析

(一)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在实验进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的生源地和入学成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届学生都是河南省内学生,城市和农村生源所占比例接近,其入学成绩(见表1)和学习基础没有显著性差异。

经过一年的学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呈显著性差异(见表2),而且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动作的节奏性、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动作的幅度以及身体协调性、控制力和表现力都要优于对照组。

这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成绩。这是因为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评价,在指出别人错误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从而促进自身的技术水平的不断增长。

(二)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共同努力,依靠小组的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组内的每位同学在同一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互纠互勉,取长补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取得更大的收益。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小组其他的成员。合作与努力,使得学生们都投入到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中,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在合作学习情境中,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况且在健美操运动中,很多比赛和表演都是集体项目,队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或表演中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因此,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宽容精神,使其学会尊重、理解、容忍不同观点,为今后的团队工作和生活做准备。此外,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争取小组的胜利或荣誉,就必须使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要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这就要在小组成员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善于与人合作是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在健美操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他们的一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法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教师在将学生合理分组之后。可以将教学任务下达到各小组,减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多的依靠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每个成员都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潜力。健美操运动是一项追求不断创新的项目,创新是健美操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健美操的创编能力也是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自主创编健美操组合和套路动作的机会不多,而且自己创编一套完整的健美操难度非常大,令人望而生畏,会导致学生放弃任务,或照抄别人成果,损伤学生创编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其产生挫败感。而合作学习过程中,健美操动作的创编是小组内同学共同努力完成的,组内成员各司其职,从而将操化动作编排、难度与连接动作编排、下地和配合托举动作编排、队形编排、音乐剪辑等各项任务分解开来,减轻了每个成员的压力,同时大家在一起讨论,会不断激发出新的思维和灵感,有利于创编出比较新颖的健美操套路。

(四)合作学习法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在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应该避免流于形式,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慎重,必须确定合理又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监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其次要明确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把任务推给别人,把分组合作学习当成课间休息玩耍休息,这样就事与愿违。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重要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建立责任到人、任务明确的机制,同时培养成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3〕。此外健美操的项目特点决定了要注意培养各小组的核心人物。在健美操的训练和比赛中,训练队长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或教练进行训练,还是整队的核心和灵魂,在调动大家训练积极性和比赛时的自信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分组学习的过程重要注重各组组长的培养,使其有能力担负督促组员练习、协调组员关系等任务。

四、结论与建议

(1)在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课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在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要合理地进行分组,同时明确组员的任务和责任,要注重对组长的培养。此外,在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学中,在采取合作学习的同时应辅以其他教学形式,取长补短,以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2〕洪美玲,冯先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81-83.

〔3〕杨志林,樊俊清.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师友, 2009,(5):14-15.

〔4〕刘建敏,魏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固定小团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6-128.

上一篇:河南省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直臂移臂技术对男子短距离自由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