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谬论当真理

时间:2022-10-13 10:36:27

2005年年底,国家主席在青海考察工作结束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就难以打破,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难以长期保持。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真正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之上。”

胡主席的讲话,可说是批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强音了。多年来,中央所发的红头文件无数,媒体及社会的呼吁也反反复复,要改变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就是收效甚微。这里,除了有当地追求政绩工程的因素作怪之外,理论上的拎不清也是重要的缘由。

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中国各地的统治者就开始奉行“重农抑商”那一套理论,可以说这是中国当前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历史源头。历史上的中国社会结构,被马克思形象地说成是“一袋马铃薯”。在这样松散结构的社会中,农业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论国家是按人口、按户数还是按地亩征收赋税,都必须由农民生产出来,所以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实行“重农政策”。重农抑商的推行,令老百姓满足于“有饭吃”的生活状态,肚子饱了,便不会作乱危害政权,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故为历代王朝所袭用。但工、商、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却因而大受压抑,窒碍了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这与近代中国之积弱有莫大的关系。相形之下,近代以来西欧之所以能够兴起,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实行了“重商主义”。西欧统治者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的结果是,完善了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新工业革命。

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一些人却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本质给忘了,而教条地用马克思的只言片语来指导中国的实际。劳动价值论起源于法国重农主义,完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以《资本论》为代表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本身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个发展的理论,例如,说“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结论是有待当代现实检验的,因为就价值创造的过程而言,人们还必须拥有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能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使用价值,因此,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但财富或使用价值的源泉则是多元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充分发挥一切生产要素创造财富的功能和潜力。

“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结论,也是当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能大行其道的理论依据。守着这个僵化了的理念,我们有些地方、有些人才一直把“劳动创造价值、交换不创造价值”作为指导思想。所以,重物质生产、轻商品交换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只顾物质生产,不考虑商品交换的行为习惯,结果造成了高成本、高能耗、高环境污染、高安全隐患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交了一笔数目庞大的“学费”,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贴牌生产”就是证明,“8亿件衬衫换1架波音飞机”就是证明,VCD、点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需要向知识产权所有者交纳费用就是证明,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就是证明。决不能低估片面地曲解了马克思原意的劳动价值论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性。

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未来,资源供给的制约会越来越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否则,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带来自然灾害增多,导致社会财富的减少,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不转变增长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就会面临被发达国家越拉越远的可能。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调查研究,就妄下结论,不是真理,是谬论。谬论在一时会蒙蔽事实,但真理终将会战胜谬论,这是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不要把谬论当真理!如果把谬论当成了真理,就会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老拿着老祖宗早已过时的“重农抑商”理论不放,当作宝贝,结果,我们国家经济差点崩溃。即使改革以来,有些人思想还不够解放,把“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作“基本原理”和真理,用劳动价值论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结果形成了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否定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形成了高成本、高能耗、高环境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啊。

上一篇:浅谈对新会计准则及其实施情况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东西南北中中国总会计师畅谈“新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