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四导四学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时间:2022-10-13 10:33:16

如何应用“四导四学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摘 要:新的教育观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相当重要。利用“四导四学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校的研究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

关键词:四导、四学――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讨新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我们倡导并实施的课堂教学“四导四学模式”是以四导四学稿为媒体、以四导四学稿教学为核心、以“学教合一”为教学理念、以“问题加方法”为核心价值,追求课堂学与教的高效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全部意义在于全过程都引导学生学,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由“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四个板块组成。

1.导预疑学(约6分钟)

“导预疑学”这个环节的核心以预设的作业为载体引导学生初学、初识文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初学、初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新课学习产生兴趣或疑问,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为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而学习,其目的在于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自我建构提供体验、提出质疑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便于顺利导入合作探究环节。

2.导问研学、(约20分钟)

“导问研学”这个环节是“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主体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核心环节。这个环节的核心元素是“问题”。我们把“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和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源自教师对课标、对教材的研究与梳理,源自对学习目标的分解。这个“问题”以教师的备课和集体备课研讨的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和来自学生的质疑为基础经过“提取”与“整合”而形成的,其表现形式就是“问题链”。就教师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取”。提取那些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关注、讨论、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形成几个丰问题。其次就是“整合”。要把这几个珠予一样的主问题用一根线把地们串起采.成为逻辑关系的整体。

首先是个人自主学习。学生明确了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先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自悟,以个人独特的方式去初步尝试。

然后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在小组内或同桌间合作交流,互相帮助解决困惑之处。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接着是全班集中交流。让学生代表交流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小组内的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研学”成果适时归纳,把知识提升到方法的层面,促进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

此环节教师的调控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该多渠道收集有效教学信息,把教师的精讲点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困惑处、难点处,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该讲解时就要讲解,需强调时就要强调,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3.导法慧学(约12分钟)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把刚刚获得的知识等在对实例的演练中进行应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初级技能。

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思维层次要有阶梯性,练习形式要有多样性,练习的题量要适中。大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后,采取集体校对、同桌互评等方式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及时“诊断”,及时矫正。

在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当堂了解哪些学生已经掌握新知识,哪些学生有困难,哪些知识是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争取当堂补救。补救形式可以是自我纠错、小组内互助矫正等。少数学生课内仍然不能达到矫正效果的,教师要在当天对他们进行课后补救,不让他们掉队,真正达到堂堂清,天天清。

4、导评促学(约7分钟)

“导评促学”这个环节就是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激励学习,促进主动学习.促进学习发展。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会激励学生向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的学习充满信心。四导四学稿教学过程中同步包含着对学生的四次评价,即对预学质疑的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评价、对学生获得、建构方法、技能的评价以及当堂巩固反馈的评价。

先由学生梳理本堂课学习内容,并作概括总结,教师做补充。最后还要让学生提一提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还存在什么疑问,既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反思,也可为下一节学习内容的课前预习埋下伏笔。

本环节不仅要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还应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双翅膀,给了学生一片飞翔的天空。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需要更新一些理念,输入一些新的思想,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四导四学稿”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能力。当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逐渐培养,使学生能掌握和乐于运用这种方法,若能如此,学生的一生都将受益无穷。

上一篇:越老越衰弱并非自然法则 下一篇:浅谈教师在英语早读课中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