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对周边农村自建房影响的检测鉴定

时间:2022-10-13 09:00:31

桩基施工对周边农村自建房影响的检测鉴定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某工程的实践,介绍了桩基施工对周边相邻农村自建房影响的检测鉴定,主要包含方案、内容及结果,根据检测数据浅析原因及做出相应的检测鉴定结论等,希望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桩基施工;周边农村自建房;影响;检测鉴定。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多、高层房屋、交通、水利、通信及电力设备等建设,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工程爆破等难免会给周边相邻房屋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一些民事纠纷和社会问题。因此,新建工程的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的检测鉴定已成为工程建设和房屋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技术。本文主要通过某工程的实践,介绍了桩基施工对周边相邻农村自建房影响的检测鉴定,主要包含方案、内容及结果,根据检测数据浅析原因及做出检测鉴定结论等。

1.工程概况

某农村自建房为三层砖混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70m2,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约建于1994年,无正规的设计、施工、监理,属“三无”工程。在距房屋约30m处建一设备塔,塔的基础采用4根冲孔灌注桩。第一次进场检测时,1#桩已施工完毕,准备对2#桩进行施工时,因1#桩施工过程中,村民发现自己的房子出现开裂现象,怀疑是受工地桩基施工的影响,并向相关部门投诉及到工地进行阻拦施工。为解决问题,了解工地桩基施工对该房屋是否存在影响,相关单位委托我单位进行检测鉴定。

2.检测方案、内容及结果

2.1检测鉴定方案及内容

①2#桩施工前,进行现场勘测,绘制该房屋的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图,检查基础形式、房屋的内在质量及基本构造,了解房屋与1#、2#桩之间的直线距离;对该房屋的现状及周边地面状况进行普查,记录各构件的开裂、损伤状况,围护结构构件的裂损状况,抽取部分典型的开裂构件进行裂缝分布状况描绘、裂缝长度量测及测读其中典型的裂缝宽度,且在测读处做好标记及防破坏措施,以便下次测读使用;量测房屋的倾斜状况,并在各测点上做好记号及防破坏措施,以便下次量测使用。

②2#桩施工后,对该房屋的现状及周边地面状况进行再次普查,检查是否出现新增开裂及损伤构件或原开裂构件上是否出现新增裂缝,对上次所抽取的典型开裂构件进行再次裂缝分布状况检查及裂缝长度量测、裂缝宽度测读,检查是否新增裂缝及裂缝长度、裂缝宽度的变化;再次量测房屋上次所测各测点的倾斜值,比较其变化。

2.2检测结果

该房屋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平面布置较为简单,房屋总高度为10.2m,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无钢筋砼地圈梁,上部结构一层采用240mm厚粘土实心砖墙承重,二、三层采用180mm厚粘土实心砖墙承重,东南阳台转角处采用独立砖柱共同承重,墙体为错缝搭砌,墙体砌筑砂浆为粘土混合砂浆,砂浆强度较低,楼、屋盖为现浇钢筋砼板,板底均有设置钢筋砼圈梁,房屋外墙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均未设置构造柱,部分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及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小于0.8m,屋面女儿墙及各层阳台栏板未设置构造柱及砼压顶。该房屋与1#桩的直线距离约24m,与2#桩的直线距离约32m。

2#桩施工前,通过对房屋现状的全面检查,发现部分墙体开裂,开裂的墙体主要分布在二、三层,其开裂分布形态主要有:纵横墙交接的位置出现脱裂现象,外墙与圈梁连接处出现水平裂缝,门窗间墙拉通裂缝及门窗洞口角部延伸性斜裂缝、外墙角部斜裂缝等,抽测其中较为典型的两堵圈梁底部水平开裂的墙体,其最大裂缝宽度测读值为1.79mm和1.94mm,抽测4堵其他开裂状况的墙体,其最大裂缝宽度测读值为1.18mm、0.94mm、1.23mm及1.37mm。部分楼板板面地砖出现起鼓现象。围护结构方面,屋面女儿墙及阳台栏板均出现开裂,部分窗框四周与墙体交接处出现脱裂及松动现象,房屋周边水泥地面存在开裂,散水部分砌筑材料松动。房屋倾斜量测情况,根据现场条件,布置12个测点量测房屋的倾斜状况,部分测点倾斜量测值超过规范限值,最大的顶点侧向位移值为62mm,倾斜率为1/164,且房屋整体往设备塔方向倾斜。

2#桩施工后,对房屋现状进行再次全面检查,发现部分墙体出现新增裂缝,且2#桩施工前所量测的裂缝长度有所延长,测读的裂缝宽度值有所增大,变化量为0.1mm~0.4mm,三层墙体裂缝宽度变化较为明显,特别是墙体与圈梁交接处的水平裂缝及门窗间墙拉通裂缝变化量较大。楼板方面,原楼面起鼓的地砖出现局部开裂或破碎。屋面女儿墙等各围护结构及房屋周边地面未见明显变化。房屋倾斜再次量测情况,所测12个测点再次量测值中,部分测点倾斜值比2#桩施工前的倾斜值有所变大,其变化量为2mm~5mm,其中最大的顶点侧向位移值为64mm,倾斜率为1/159,房屋整体往设备塔方向倾斜。

3.原因及结论

⑴房屋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无钢筋砼地圈梁,房屋外墙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均未设置构造柱,房屋整体稳定性较差,抗震能力较弱,上部承重结构存在独立砖柱共同承重的现象,结构传力不合理,砂浆强度较低,部分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及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小于0.8m,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尺寸不满足规范要求。检测结果表明,房屋本身存在内在质量较差及抗震性能较弱等问题。

⑵根据现场墙体裂缝分布状况、围护结构的开裂状况及房屋倾斜方向看,不排除因房屋不均匀沉降所导致的房屋开裂和倾斜,结合现场两次检测数据比较表明,在2#桩施工后,部分墙体出现新增裂缝,且原裂缝长度有所延长,测读的裂缝宽度值有所增大;原楼面起鼓的地砖出现局部开裂或破碎及部分测点的房屋倾斜值较2#桩施工前的倾斜值有所变大,房屋整体往设备塔方向倾斜,说明2#桩施工过程对该房屋裂损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房屋本身存在内在质量较差、抗震性能较弱及房屋老化等问题,承受变形影响的能力差,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比较容易产生裂损状况。根据2#桩施工前后的检测数据比较结果,设备塔冲孔桩施工时对地面的冲击所引起的震动,对房屋的开裂及倾斜等损伤具有一定的影响。

农村以往建成的房屋主要特点是没有统一规划,多数房屋为业主自行组织建设,属“三无”工程,加上建造经济条件限制,所建成的房屋往往存在结构布置较不合理,结构较为简单,房屋的质量及抗震性能较差等特点,再加上房屋老化,承受变形影响的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房屋受到一些外力作用时,比较容易出现开裂,倾斜等损伤状况。因此,在新工程建设落户农村及周边时,对于如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及工程爆破等会产生房屋震动及地下水位变化的施工项目,应尽量先对周边农村自建房进行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为新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对其周边房屋的影响提供相关依据,避免从而引发的民事纠纷和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2] 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3] 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4] 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

[5] 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上一篇: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与投资控制的探讨 下一篇:谈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绿色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