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家自传喜欢扯淡?

时间:2022-10-13 08:36:42

为什么企业家自传喜欢扯淡?

一个人成功路上一定是有低谷的,只不过那些企业家不说罢了。

企业家们都喜欢讲故事,尤其是自己的创业故事,说到动情处,都要忍不住掉眼泪。大家都过得不容易,按理说“人艰不拆”,不过听多了形形的故事,我还是忍不住要吐个槽,拆一拆那些企业家的故事,尤其是那些都开始写传记的企业家的故事。

传记是对一个人的毕生总结,一个好的传记应该是经过周密访谈,历时多年才写成的。《乔布斯传》就是一本很好的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媒体人,他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采访了乔布斯身边的各种人――包括他的家人、同事和同行,还有他的对手,然后通过反复交叉求证,从而得以完整和相对客观地呈现一个完整的乔布斯。即便如此,他也只能说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乔布斯的一生,这样的传记是可信的。

但在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的传记不是这么写的。大多数传记的写作流程是这样的:作者和传主聊了多少个小时,然后结合一些公开资料,几个月就写成一本书。敬业一点的作者会有一些对同行和同事做一些访谈,但总的来说这种观察和描述是相对单纬度的。

这种传记有很强的公关色彩,很多企业家之所以愿意写传记,也是希望能留下一些名声。他们很少有勇气其直面自己的所有过去,会有意无意地修饰自己的人生,这也是人之常情。

曾经看到一本首富的传记,写了他在五岁的时候看到一群蚂蚁在搬家,然后作者就说企业家的雄才大略在五岁时就看出来了。我当时就在想,这不是在扯淡吗?!中国的历史有个传统,一个人只要做成了一点事情,他在出生的时候往往就是天有异象、电闪雷鸣……在中国,很多传记的作者往往都在美化作者,缺乏对传主客观全面的描述,很难完整地呈现传主的经历和思想。

很多传记故事往往只有开头和高潮,却没有过程和低谷。其实,一个人成功路上一定是有低谷的,只不过那些企业家不说罢了,就像心头的一道伤疤一样。

但是,很多传记文章中间看不到过程的艰辛,看不到内心的挣扎和纠结,我们看到只是一个开头和结尾,没有看到过程。其实真正的故事,过程中间才是最有魅力的,但是一方面这些人不会说,因为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他倒不是非常撒谎,其实人嘛总归是有局限性,所以这个时候,这种所谓的传记,往往就缺乏了真实性的考虑。

还有一个误区是媒体属性决定的。这个人为什么能成功呢?它去搜索他所有的背景资料,还有他的一些言论,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过去做过一件什么事,说过什么话。反正一个人要是成功了,以前做的任何事都是对的,其实不过是一种事后总结罢了。

真实的版本是:当媒体在描述一个人的成功时,必定有99个跟他同样的努力,同样勤奋,天分也差不多,但就是运气差一点这样的创业者。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因为他们失败了,媒体的探光灯照不到他们的头上。

有一个知名的经理人写过一本畅销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我想说的是,认为某个人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是天大的谎言。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与众不同的,你可以向他人学习他的成功经验,但你永远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因此千万不要去模仿别人,走自己的路,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上一篇:焦炉气制甲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