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学校实行任务驱动式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10-13 08:31:54

对技工学校实行任务驱动式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引领,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在技工学校实行任务驱动式英语教学的好处及任务设计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英语教学;任务设计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新时代的技工,这对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素质,但由于技校的生源主要是没有升入普高、大专、中专的毕业生,且录取时几乎“零门槛”。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很差,对英语不感兴趣,认为英语对就业毫无用处,在主观上已把英语拒于“千里之外”。因此,改进技工教育的英语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笔者自己在技校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对英语教学任务设计的几大原则进行了探讨。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内涵

任务驱动式教学(Task-driven Teaching)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情境下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主张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或者任务中,通过设计任务使教学双方都明确自己的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做中学”(Learning through Doing),最后展示任务结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效果,其基本教学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有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在技校英语教学中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好处

1.大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技校学生由于在初中或高中时对英语学习的缺位,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低下,他们普遍对英语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足,甚至怀有恐惧或严重的抵触情绪。语言学家R.Ellis曾指出:“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外语学习,除学习者的年龄(age)、性格(personality)、学习技巧(1earning strategies)、才能(aptitude)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的动机(motivation)。”因此,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教学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却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百度知道对学习动机的解释,人的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也就是学生的“我要学”。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也就是“要我学”。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只要任务设计得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得到激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此外,任务驱动式教学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他们在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同龄人的压力(Peer Pressure)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从而更容易培养学英语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2.合作学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为了让学生有效完成各项任务,教师在各个单元任务中都会把学生分为5~7人的小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一系列大任务,并将各项大任务划分为一系列较小的任务,让学生利用团队力量完成。语言教学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任务往往需要通过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竞争来完成,他们在任务过程中分工协作,各抒己见,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小组内和小组间学习的积极氛围对学生的语言交流大有裨益,能营造自然用英语交谈的环境,把交际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学困生在此过程中自信得到了增强,而优秀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另外,团队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与不同背景和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现力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学的效果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而是以学生每次任务的成果展示来显现的,这就让更多学生有了在公众面前展示英语的机会。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既不会写,更不能说。但是,任务式教学让许多不愿开口的学生也有了压力。一旦这些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他们对英语的畏难心理会得到减弱,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基于任务型导向教学的理念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在技校中实施英语教学要转变观念,勇于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效果。笔者在开展任务型教学中,尝试以下几种任务设计的原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1.任务的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有的教师上课非常努力,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另一些教师好像并没有特别努力,但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后者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符合学生心理,很协调,一切活动都考虑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考虑到他们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具备着鲜明的特点“90后”。他们自我好奇、个性张扬、叛逆却又不缺娱乐精神。因此,设计活动一定要做到“投其所好”。唱歌、听歌是大多学生的爱好,在歌曲中学习语法,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whatever, wherever和as long as 等从句用法时,我先给学生放了Right Here Waiting和 As Long As You Love Me这两首英文歌,让学生跟唱,然后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歌词,学习归纳从句用法。又如,在设计Do you like rap这一单元的任务时,我布置了以My favorite singer/music 为题的课前任务,让每个小组去网上搜集自己小组喜欢的歌手或音乐形式的资料,进行小组演示。然后,为了让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有感性认识,我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偶像的代表作(如碧昂斯、贾斯丁比波、周杰伦等)做了听歌竞猜游戏,让他们在竞赛中对rap,jazz,rock,pop,country music,folk songs 等有直观认识,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再让小组运用I like sth. best 和 I prefer sth. to sth. because ...等句型进行小组对话,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句型。总之,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因此要任务设计紧紧围绕激发兴趣原则。

2.任务的生活性和实用性

技术学校的学生有典型的实用型心理。他们只会学自己认为对以后工作有用的知识。所以,技校的英语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其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任务可以根据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相结合。如,在讲到“Resume”这一单元时,我让每个小组去搜寻本专业知名外企的招聘广告,并且针对招聘广告做一份真实的简历,与学生分享。与传统的教师讲解相比,这样的活动能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制作英文简历的技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这个任务真的能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服务,学生也乐于在完成任务时多花工夫。

3.任务的人文性

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相当重要的,也是技校日常英语教学中容易忽视的。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先生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因此,我们的教学任务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学到更多人文知识。如在讲到“greeting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时,我让各小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演绎和英国、美国、中东、日本、印尼、巴西等国的人们见面时的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错中悟,最后才对其表现给予点评,并且展示出正确的礼节和用语。又如讲到“food and table manners”,我先让各小组按照中西餐的构成顺序,如appetizer(开胃菜)、main course(主菜)、dessert(甜点)、fruit and drinks(水果和饮料)等,写出自己喜欢的菜式名称,并且用I like...或My favorite dish is...等表述,让其他学生猜测菜式中文名称。在对中西方食物有所了解后,我再让各小组去搜集中餐和西餐的礼仪,编成情景剧进行小组演示。学生在通过演绎或者展示的过程中,感受了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也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印象,也在竞猜游戏和情境模拟中感到了课堂的快乐。

4.任务可由小课堂向大课堂延伸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们的英语课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大课堂中学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讲到问路和指路一课时,适逢广交会举行之际,在引导小组自主学习问路和指路的常用表达后,我派各小组到展馆附近的地铁口或公交车站做起了指路志愿者。每个小组要为5位以上外商指路,并且了解外国人眼中的城市印象,回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学生对走出课堂的形式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大多学生而言,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且得到外国友人的认可,也增加了他们使用英语的自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技工学校实行任务驱动式的英语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也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任务的设计,还要改进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等,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海霞.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2009(03).

[2]周华霞.“合作学习”在技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10).

[3]郭佳.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英语教学初探[J].校园英语,2012(9).

[4]陈策之.任务驱动下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J].读写算,2012(23).

上一篇: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有感 下一篇: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