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时间:2022-10-13 05:48:01

浅析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尽管如此,由于中小河流量大面广,缺乏统筹规划,管理水平不高,所以,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一直比较落后,中小河流治理仍存在着缺乏全面统筹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高技术人才,管理方法单一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规划先行,提早谋划,统筹部署等治理措施,分步骤、分时期、分阶段的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逐步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关键词】中小河流;存在问题;治理措施

广西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00多条,除西江、柳江、郁江等大江大河外,其余大部分河流未得到有效治理,同时,由于广西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大部分中小河流由于现状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未经系统治理,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坏两岸农田和水土流失严重,甚至严重影响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有效保障效益发挥,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目前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

1部分中小河流现状堪忧。

由于管理不当,不合理开采、侵占河道等不良现象多,且大部分中小河流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治理,防洪设施薄弱,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影响河道防洪行洪的安全,对沿岸工程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2中小河流缺乏系统全面规划。

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山区、乡镇、村屯, 中小河流量大面广,加上各流域间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复杂,中小河流治理缺乏系统而又全面的规划。

3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严重不足,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且基层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4建后管护不完善。

由于现状条件限制,大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成后,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护机制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不足,管理设备落后,建后管护没有落实到位,影响工程效益长久发挥。

二、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

1规划先行,注重前期。

加强前期规划工作,统筹安排治理项目。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协调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干流与支流治理的关系;并注重河流治理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尽量保持河流自然形态,避免人为裁弯取直、缩短河道和“渠化、硬化”。对重点河段和薄弱部位优先治理,科学确定防洪标准和治理方案,既确保行洪安全,又避免洪灾转移。

2提早谋划,统筹部署

中小河流治理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必须提早谋划。对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环节做好全面部署,有针对性的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建立地方政府承诺制度,做到“早谋划、早布置、早启动、早收效”。

3加强技术培训,加大资金投入。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队伍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拥有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强的管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知识,因此应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基层水利部门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根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地方实际,及时出台相关办法、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履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5加强监督,竞争择优

建立建设管理监督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各类检查、稽查、督查,现场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竞争择优机制,更好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

6建立健全管护体制,确保项目效益发挥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工程管理机构,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保障管护人员和工程维护经费,确保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长期发挥效益。

三 结语

在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中,要从总体出发,提早谋划,因地制宜,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远期和近期的治理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分步骤、分时期、分阶段的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实际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步的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提高河道行洪防洪能力、降低沿河两岸农田水毁失损和水土流失、改善当地水环境及保障城镇乡村防洪安全等,为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上一篇:基于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下一篇: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