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发展趋势:互补?竞争?

时间:2022-10-13 05:41:47

中美关系发展趋势:互补?竞争?

到未来30年后,中国将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而至少是中等发达国家,届时,目前的中美之间的互补性,就不再存在

在奥巴马访华之前和期间,关于中美将建立“两国集团”的说法甚为流行,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国内,均有部分人对此表现出了兴趣,而中国总理在会见奥巴马的时候,意味深长地表示,中国不赞同“两国集团”的提法。

温总理提出了三大理由,包括中国奉行不结盟,作为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漫长发展,以及坚持各国事务自决等,而事实上,仅从国家发展战略上讲,中美成为“两国集团”亦并不现实。

两国集团的形成,最核心的条件,就是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和相同性,而中美两国,则更多的是相似性,同时,合作与竞争程度接近,并不符合国家同盟的普遍条件。

美国结盟他国的渊源

事实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美国主导下,已经形成了几个事实上的两国集团,如美国与日本的同盟,美国与韩国的同盟,美国与原西德的同盟。

排除冷战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原因,仅仅从国家发展方略来讲,考究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等早先存在的“两国同盟”模式,其显著的特点,是国家特性之间的互补性。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说,其形态正如两大版块。以前存在几十年的美苏对峙以及现代单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是为一大版块,而广大后发的经济体,则是另一版块,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更似是美国这一全球主要经济体,与广大的后发国家之间的缓冲带与中转地。只有小国,才适合充当这种中间地带,日本与德国,其崛起更多得益于这种“自由港”的地位。

以美日同盟为例,日本特性是:高素质的国民及由此造就的丰富人力资源、贫乏的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可以纳入美国的体系,而不太可能成为独立的不可控的经济体。与美国经济的巨大互补性,是日本速崛的重要原因,台湾、韩国某种意义上也是走的这条路。

曾经风靡一时的“中美国”的说法,其实也反应了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的互补性。事实上,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崛起某种意义上确实也是承接了美欧等国的产业转移。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中国的市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中国的制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这样一种互补性。而在未来,这种互补性也确实存在,全球化的浪潮使“中国版块”与“美国版块”在碰撞后产生一体化的倾向。这也促使很多学者就曾就未来时代的中美两国重新作出战略性定位,称之为“中美国”Chimerieal,即中国是美国全球合作伙伴的“中美国”概念,一种新型的,以合作而非竞争为存在形式的大国关系。

但是,这种互补的关系,是一种静止的设想,它存在于中国与欧美等国之间发达程度的落差之上,存在于中国将自己定位发展中国家之上。问题是,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未来30年,中国将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崛起已成定局,而伴随着中国崛起,中国的国家定位也将发生变化,到未来30年后,中国将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而至少是中等发达国家,届时,目前的中美之间的互补性,就不再存在。

中美之间的“同类相争”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差异性,远远小于其共同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之所以中国的崛起引起了部分人的恐慌,也在于中国的崛起其实将改变未来世界的版图,造成全球格局的大变化。

中国与日、韩有巨大的差别,某种意义上说,日韩是制造大国,但国内市场狭小,并非消费大国,缺少庞大的人口基数的支撑,而中国和美国,却都具备制造大国与全球大市场的双重特性。同时,也都是人口大国,未来充满活力,美国与中国面积相当,虽然人口只有3亿多,但是也算是全球人口大国。

目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互补性,只是暂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惊人的70%,而几乎在所有的大国中,外贸所占比重,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进入到内需时代,并且达到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内需大约占经济比重的70%左右的话,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目前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互补模式,亦将难以为继。

事实上,中国也确实正在向这个方向变化。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将成未来30年的重心,届时,中国制造满足的,将主要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同时,随着中国企业的逐步崛起,未来时代,大批的中美企业,将成为竞争对手。目前,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逐年上升,可为未来趋势的注脚。

更为严峻的挑战是,中美之间未来存在的竞争不可忽视,中国民众求发展的巨大动力,要求中国的国家战略,必然是要告别目前的落后现状,而逐步与美欧等国看齐。

美国已经拥有先发优势,但是,中国发展的意愿不会改变,未来两国在全球资源市场方面,可能发生剧烈的竞争。这也是中美两国无法形成“两国集团”的重要原因。(作者为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青年学者)

观点集萃:中美必须有“全新的世界观”

30年后,中美目前真正面临的不是“共同的敌人”,而是“共同的挑战”,必须要有“全新的世界观”。这个观点被“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所印证。――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李成

两国都应致力于加强公众外交

奥巴马访华有两点人们应该格外关注,一是其在上海与青年学生的对话;二是在中关联合声明中,美方承诺,今后四年将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前者是美国一贯注重公众外交的反映,后者则表明中国也开始有意识地弥补公众外交之不足,所以,两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都致力于加强公众外交。――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美国开始用“平视”眼光看待中国

跟以往中美之间类似的声明或公报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双方认为”的表述多了,这说明中关两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得了共识,并且这种共识大大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了全球性质。折射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双方都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对方,关系更为平等,中国人看美国,越来越自信和理性;美国人也开始放下身段,用“平视”眼光看待中国。――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中美之间现在仍不是“yes时代”

中美关系是多方面的关系,一定有很多合作,但是也一定有分歧和竞争。中关之间现在不是“yes时代”,虽然双方都“比较客气”,但问题、牢骚、压力都还存在,目前中关的贸易摩擦还存在,对中美关系的期待不能太急。――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时殷弘。

上一篇:警惕经济“二次探底” 下一篇:网络时代的谣言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