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13 05:40:22

现代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摘 要] 分析了现代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 新农村建设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34-01

一、充分认识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是基础, 产业是支柱, 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的畜牧业, 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也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改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加强疫病防治, 确保食品安全

农村畜牧业生产中混放混养, 散放散养, 人畜混居的落后养殖方式, 不仅造成养殖环境差, 畜禽发病率高, 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 而且农村柴草、粪便等乱堆乱放, 造成人居环境差, 村庄脏乱, 也为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发展现代畜牧业, 实现畜禽饲养小区化、专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3.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畜牧业及其关联产业所需的技术相对容易为农民所掌握, 减轻劳动强度, 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就业领域, 对于子女入学、外出务工、减轻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为60%,高的达90%,而山西省仅为30%左右,发展潜力巨大。其次,畜牧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优势产业,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必然要求畜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立足新农村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化畜牧业

根据山西目前的实际,依托现代畜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科技推广力度,调整畜牧生产结构,转变畜牧生产方式,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只有切实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才能提高农民崇尚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养殖致富的意识,把当前最先进的畜牧生产技术广而推之,应用于生产,转化成效益。只有科学构筑起奶业、生猪、肉牛、肉羊、家禽、草业六大产业链条,合理利用养殖资源优势、养殖加工优势、养殖经济优势,才能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承工启农的中轴产业,上连畜产品加工,下带饲料工业、种植业,实现农副产品层层转化增值,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种、养、加梯次递进、层层增效。只有统筹安排,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扎实有效地提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才能统筹建立养殖安全体系,提升畜产品竞争力,加快以畜牧业为枢纽的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村容更加整洁。通过转变畜牧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壮大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在认识上要对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有深刻的认识

绝不能只简单地认为为社会提供一些畜产品,而应把它看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深刻意义。因此,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转变上抓措施,发展上求实效,而且要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把“加快”、“转变”、“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在实处。思想通、路自通、思想阻、处处堵;认识高、行动快、认识迟,行动缓。

2.在科技上要把科技贯穿在加快转化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始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用科技改变传统的畜牧业饲养、管理、加工等环节的落后、粗放、高耗、费工、低效的生产方式,形成畜牧业的现代化的饲养,科技化的管理,机械化的操作,链条化的加工,市场化的营销,网络化的信息,使畜产品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良好的新型产品发展,继而向绿色产品迈进,把畜产品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在区域发展上,要根据山西区域优势探索不同的发展生产模式

山西省既不是牧区,也不是亦农亦畜区,而是农业省份。但山西省自然条件、地理气候多样性,为发展畜牧业有着独特优势,不仅有天然草地,而且还有人工草地,还有大量的作物秸秆,因而各地在发展畜牧业中,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生产模式,诸如:养殖园区,生态养殖区,养殖场,专业养殖合作社等都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先进的饲养技术,规模化的组织程度,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市场化营销方式等都是很值得完善、借鉴、推广的。

4.在组织管理发展方式上要改变畜禽饲养分散、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防疫能力弱、饲养效益低的状况、努力向区域化发展,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现代化设施等现代化畜牧进展。

现代畜牧经营组织各地都创造了不少组织方式,较为普遍是农民畜牧专业合作社,这是发展农户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畜牧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因为畜牧专业合作社是连续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等环节的纽带和服务中心,既能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又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农民适应市场能力。随着畜牧专业合作社的深入发展,其合作社优势和产业链条将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配套服务上会越来越好,使畜牧专业合作成为现代畜牧业经营的主导力量和生力军。其它有效组织形成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2]金英华,杨慧莹.我国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87-8.

上一篇:马铃薯地下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抓好坡改梯工程 促进元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