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时间:2022-10-13 05:16:51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财务内部控制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现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我们认为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企业财务 内部控制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不断进行着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容小视的生力军。然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显现出许多深层次制度问题。由于一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观念相对薄弱,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大,内部控制系统的不足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

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着手,深入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可行的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及其财务内部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断进行着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有企业市场经济地位得以确立,国有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下不断增强,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基本确立,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与风险,一些企业开始关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同时,我国政府也开始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推行力度,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期限在上市公司范围内试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也有了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或是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思想存在缺陷,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系统难以发挥其理想效果,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依然缺失。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着起步晚、难点多、阻力大的特点,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不够,整体水平较低,在设置与运行过程中均存在诸多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得不到重视

我国国有企业是由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长期处于计划调控下的企业自主性不够,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起步就比较晚,企业整体思想理念较为落后,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对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明确,把财务部门的职能理解为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没有将财务部门的监督审查职能发挥出来,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进一步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而且,近些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调进一步加快,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求,致使财务内部控制落不到实处。

(二)财务内部控制主体不明确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控制按照控制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控制;二是以企业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三是以企业全体员工为主体的任务控制或作业控制。要想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重点把握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环节:一是企业要设置健全的部门机构,各部门之间要有合理的分工和牵制,不相容的职能要分开;二是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都存在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人员交叉任职以及不相容职务没有分开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出资人和管理人之间权责不清、相互制衡不力的问题,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充分发挥监督、控制的作用。

(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总体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并不理想。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都是由财务部门自己制订、自己执行,很多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是为应付检查而设立的,没有起到内控真正作用,没有组织人员深入探讨,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真正高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公司全员参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互相协调、互相牵制。没有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员工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效率低下,乃至影响经营业绩的情况,必然会遭到抵触和执行不力。

(四)财务内部控制机构、人员设置不合理

我国财政部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贯穿企业经营活动额控制过程,不仅需要设立独立的部门来牵头负责,而且需要将业务部门各个环节的职能分开,设立许多具有独立性的岗位,特别是不相容职能分开,这都需要配备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内控人员。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多数内控人员配备不足,没有设立足够内控岗位,人员素质不够高,导致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三、导致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思想观念滞后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短短二十几年,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管理上还存在着原有计划经济时期依靠国家计划来进行控制的惯性思维,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且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对于内部控制理解和认识不一,多数企业还是把重点放在生产经营上,认为内部控制体系会影响效率,存在着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内部工作、控制过程流于形式的现象。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理念的滞后,才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制约企业的发展。从公司的各个层面上看,管理层不重视会直接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速度慢,员工层不重视会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形式化。认识不清,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重视,的存在导致了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上一篇:“先H后A”交叉上市与理论研究的主流模式之间... 下一篇:EPC总承包项目下的财务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