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每节课

时间:2022-10-13 05:02:04

【摘 要】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基础,师生配合是条件,上课技巧是关键。

【关键词】课程设计 师生配合 上课技巧

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教师教学比武选拔赛,听了几位参赛教师的公开课,颇有感触:每位参赛教师,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设计,还是课件的制作,都费尽心思,用尽力气,力争把课上得最成功,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为何呢?我认为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课,需要很多方面的条件。

一、课程的设计是基础

(一)吃透教材

首先,开课前,最好能通览全册教材。教材是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只有明白它的编排顺序和各单元间、各篇课文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明确全册的教学要求以及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前后贯通,融为一体。

其次,了解本篇课文在一册课本和一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过程,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最后,熟悉教材,对教材不仅要懂,还要熟,要熟到仿佛是自己写的一样。这样,既能给学生树立榜样,更能真切地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更多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反应,掌握学生的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法。

(二)学生为主体

有的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不好。一节课若少了学生的参与,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那也是不完美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学学习为主,教师串讲为辅,教师只起着引导作用。师生配合紧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二、师生的配合是条件

(一)了解学生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年龄大小、家庭情况、成绩基础、性格能力等都大致了解,特别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底子如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问。

(二)关心学生

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或者晚自习时间与学生聊家常,从谈话中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状态和思想状况,及时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朋友间的矛盾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困难,给学生以关心和问候,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教师的温暖,引导他们成为有爱心、积极向上和乐观正直的学生。

(三)热爱学生

缺少爱的师生关系是最尴尬的。例如,我校某教师上课时,发现一学生玩手机,让他站起来,该生理都不理,照玩不误。于是该教师生气地问学习委员:“这学生叫啥名字?”学习委员说:“我也不知道。”又问班长。班长说:“我不是已告诉过你了吗?”最后这位教师弄得自己下不来台,其他学生在旁边看笑话。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平时工作做得不到位。首先,教师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可见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少,互动也少,和学生之间缺乏真实的感情。其次,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应有的技巧。事实上,我们的学生虽然不爱学习,但还是知道感恩的。在走廊里、校园里,很多学生老远看见教师都会主动打招呼。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爱的投入,投入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三、上课的技巧是关键

(一)精神状态

1.站姿

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课堂上,教师的站姿很重要。有的教师上课时自始至终站在投影机旁,不到学生中间走动;有的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两手撑着讲台等等,影响特别不好。教师的站姿应随着讲课内容的需要时时进行变换。比如让学生看黑板时,可站在靠教室左侧或右侧,以免挡住学生的视线;提问时可站在教室中间,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

2.表情

我们有的教师上课面无表情,肌肉是僵硬的,一节课下来,看不到一丝笑容,问之,则曰:“我一直这样,改不了。”试想,一个是整日面无表情的人,一个是面容丰富的人,你愿意和哪个相处呢?课堂是知识殿堂,严肃是应该的,活泼也是必不可少的。若少了活泼,课堂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又如何能让学生接受知识呢?微笑犹如春天里的细雨、夏日里的凉风、秋天里的硕果、冬日里的暖阳,会给学生带来鼓励、自信和温暖。教师要学会微笑,善于微笑,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知识殿堂。做到这样,相信学生会喜欢上你的课。

(二)赏识教育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鼓励和赞美,当听到有人赞美自己时,我们的内心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变化,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也要及时地加以肯定或表扬,这样你就会发现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很多。例如,上课时,我经常让学生朗读课文,分为单独、分组、集体朗读等。个别朗读时,我会根据学生声音的音质、大小、节奏、语速、流畅等有选择地加以肯定或表扬;分组朗读时,我会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整齐,声音洪亮。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拓展知识

知识都是相通的,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某一点知识联系到相似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丰富课堂内容,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会归纳总结。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由此我们联想李白《将进酒》中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虽然两人都抒发同样的感慨,但笔调是豪迈洒脱的、积极进取的。这样通过比较,将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优质课,除了搞好课程设计、师生配合和上课技巧外,还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只要用心,相信我们会越教越好的!

【参考文献】

[1]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浅析 下一篇:如何利用英语语言正迁移促进日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