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科学本质 学会灵活运用

时间:2022-10-13 04:51:47

理解科学本质 学会灵活运用

2011年杭州中考科学试卷,符合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范围与要求,体现过程与方法及正确的价值取向. 科学规范,图文匹配,简洁明了,梯度合理,难度稳中有降,题量与阅读量比去年略少. 试题结构合理,设计有效,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新颖性. 总体上看,命题导向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科学教学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 立足基础,着眼应用

试卷考查了规定范围的大部分基础知识,不是简单地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识记,而是考查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4题)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它是由于细胞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造成的. 针对白化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病患者细胞内具有白化病基因

B. 研制白化病疫苗,是预防白化病的有效办法

C. 要做好隔离,防止白化病在人群中传播

D. 口服促使形成黑色素的酶能治疗白化病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15题)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 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 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 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21题)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 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 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1) 2H2O2 2H2O+O2

(2) 2Na2O2+2H2O 4NaOH+O2

(3) 2Na2O2+2CO2 2Na2CO3+O2

(4) 2CaO2+2H2O 2Ca(OH)2+O2

(5) 2CaO2+2CO2 2CaCO3+O2

(6) KCl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A. 双氧水 B. 过氧化钙

C. 过氧化钠 D. 氯酸钾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0题)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 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 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SO2+H2O 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II. 再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

4NaCl+O2+2H2SO3 2Na2SO4+4HCl

III. 再采取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 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 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____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 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的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____ 、加入足量的 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以上试题考查:白化病与基因、“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中海水pH变化与离子的关系,要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题目貌似简单但不平庸. 又如通过分析鱼苗运输来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通过理解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来考查酸的性质这个基础考点,要求学生会“变式”,用迁移方法学以致用.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课本材料,以点带面,把“珍珠”串成“项链”,通过主题化、网络化、综合化,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二、 注重实验,突出探究

科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家精神. 有关实验与探究问题在试卷中分值约占50%,比例有所提高.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1题)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 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性.

(2) 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____后____,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 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____.

(4) 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2题)小张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 1.5A)、开关各一个,导电性能较差的镍铬合金线MN(电阻较大)一根,刻度尺一把,导线若干.

(1) 右图是实验时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请完成电路的连接.

(2)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____端(选填“A”或“B”),在实验中小张同学记录了下表一组实验数据,请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的关系是____,而小张认为由这些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的结论. 请你为他说明理由____.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8题)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 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I. 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 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II. 阳光持续照射,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 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 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 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____.

(5)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____.

以上试题: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的实验探究、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与异常现象原因的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实验的分析研究,突出考查了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分析、数据处理、控制变量、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 部分问题适度开放,鼓励质疑创新. 探究内容一方面来源于课本实验,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 要求考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其中,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与智慧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前概念”,多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动手实验,合作交流. 享受过程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复习课教学,倡导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 理性思维,学会建模

科学是理性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是科学的两个基本方法. 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相结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途径. 科学建模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理性与建模思想体现在对自然界的态度之中,体现在科学探究之中. 如日本福岛核电站人工放射物质碘-131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模拟与化学式书写;针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的自然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因素分析,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猜想,用逻辑思维得出温差关系式. 又如要求通过受力分析的理性思维,推出均匀实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等.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26题)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目前在我国各地监测出的人工放射物质碘-131(碘元素符号:I)的数值水平极其微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碘-131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的微观过程模拟图如下:

写出全部反应物的化学式____,写出全部生成物的化学式____.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3题)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

(2) 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

(3) 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 (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下的气温(T1)、____下的气温(T2)、____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____.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5题)一个均匀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ρ1与液体密度ρ2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浮沉作出判断,请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推导出这些关系. (推导中要求写出依据)

总之,此次命题以能力立意. 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重点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尤其是获得有效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整合知识综合思维能力. 试卷给学生的启发是要保持对大自然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学习科学不能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学会应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学会质疑,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才是科学学习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对教师的启示是要引导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通过实验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上一篇:“四招”有效突破“遗传和变异”概念教学中的... 下一篇: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教育价值的深层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