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络设备规划管理探讨

时间:2022-10-13 03:50:51

大学网络设备规划管理探讨

本文作者:黄洁梅 李果果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1高校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现状

中国高校网络普遍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1)学校统一投入资金并组织完成各院系的网络规划、建设和维护;(2)学校下拨项目资金,各院系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学科特点自行对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1]。第一种建设模式由于是统一规划和建设,其综合布线、网络划分、设备配置及后期管理维护等都比较规范,易于以后升级扩展。第二种建设模式在建设初期,各单位拥有较大的规划自由,更能建成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网络。但由于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的多样性,如果在选择网络信息设备的时候缺乏长远考虑,就会有一些设备功能很快落后,不利于全校信息网络的整体升级和数字校园、一卡通等项目的开展[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越来越依赖高性能的信息网络支撑平台。目前,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进入二期或三期的改扩建阶段,需要针对早期网络建设和管理模式的不足,在信息网络建设、设备设施资产管理和维护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

1.1打破部门界限,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解决高校信息网络早期建设管理模式在长期使用、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学校要全面掌握信息网络规划、建设、维护管理的主动权,在学校层面上统一指挥协调,深入调研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在信息网络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需求,打破部门、院系界限,整合设施设备资源,对校园网络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升级[3]。建立统一的、耦合共享的、规范化的、可扩展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资源系统和网站管理系统,是解决目前高校信息化的高耗低效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4]。

1.2细分设备使用特性,制定最佳维护管理模式实践表明,高校信息网络设施设备管理成本的15%~40%为维护成本。以我校网络信息设备维修的统计数据为例,贵重仪器设备的首次大修费一般占原值的25%,而此后的大修费均会按原值的10%递增;而一次中修费则相当于大修费的50%~60%;一次小修费相当于大修费的10%~20%。随着信息网络设备技术的进步,设备的功能更强大,其结构也愈加复杂,因此对设备维修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快速发展的设备技术与学校普遍稳定的人力、物资配置之间的矛盾,使高校在设备维修方面更加需要依靠外部资源配置[5]。如果选择自行解决网络设备维护工作,则需要在内部人力资源运作和设备设施维护技术支持上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及物力。相对而言,对于一些大型贵重设备或设施的维护,服务商拥有更有效、更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专业化程度较高。采用服务商的维护服务,高校不但可减少维护工作所需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还可减少聘用专业维护人才的成本支出和对专业人才流动性的忧虑[6]。因此,要提高设备设施的维护质量、解决学校内部维修技术力量不足的困境,就要细分所有信息网络设施设备的特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大部分设施设备、管理系统由学校自主维护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采用设备设施运维外包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学校在信息网络设备设施资产方面的维护成本[7]。

2维护管理模式高校信息网络设施建设、设备管理维护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管理,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数据中心机房环境保障系统的维护管理三大方面。

2.1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管理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有着极高灵活性的楼宇内或楼宇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综合布线的规划建设须遵循“先进、实用、升级简便、扩充性好、开放性好”基本原则。它包括了楼宇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并实现数据、语音、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彼此相连。标准化的综合布线能实现网络设备管理的优化。制定统一的信息网络建设编码标准,使所有网络接入楼宇、弱电井及信息点均遵循统一规格的编码标准,使网络管理员根据信息点编码即可知道其配线位置、使用位置及相关参数类型。综合布线系统的质保期一般为3年,主要是信息布线、语音布线及光纤主干布线的维修工作。根据每个办公室的大小及其未来的用途,都会布设相当数量的信息点以利于以后的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有办公室的信息点全部开通使用,而信息点的损坏与否一般只能在开通使用后才容易发现。一般来说,在质保期内信息点出现故障的情况比较少,而且可以由施工方进行检测修复。质保期过后,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老化,故障率、故障数都会逐年增加,且部分综合布线设施(如光纤线路)的维修配置成本高。因此,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维护成本,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以采用维修维护外包的方式为优。学校根据其每年的综合布线系统故障数量、故障类型、耗材支出等情况综合考虑,可以选择固定年费外包维护,也可以根据全年各种故障修复数量,选择以年终结算维护资费的外包模式[8]。

2.2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设备的管理维护高校的信息网络交换互联设备具有种类多、数量多、安装位置分散的特点,一般会有多个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设备,对于规模较大的院校,各种网络汇聚设备及网络接入设备约有2000多台。在日常维护中,还须通过远程Telnet和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对网络设备的监控、管理和控制[9]。由于大部分设备都是长期不间断使用,所以比一般仪器设备更容易老化、损坏。网络核心、汇聚、接入等数据交换互联设备的免费质保期一般为5年,报废期一般为8~10年。随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网络能够支持不断更新的信息划分、资源共享需求,因此,其维护方式主要是不断更换升级。数据中心机房的服务器设备均为贵重设备,其操作及管理均有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负责。但由于服务器设备功能强大、构成复杂,且涉及重要数据的存储、备份等,因此其维护由服务商专业维护为妥。

2.3数据中心机房环境保障系统的维护管理高校数据中心机房除了是学校信息网络数据交换的中心枢纽外,还是学校各种教学、科研活动的高性能支撑平台,其良好的运行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的保障。中心机房环境保障系统主要包括供电配电保障子系统、精密空调温度控制子系统、环境监控报警子系统。供电配电子系统能够避免因电力故障造成设备的瘫痪,保证在断电的情况下,系统能继续可靠地运行,不使数据丢失和损坏。由于机房内设备众多,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尘埃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精密空调温度控制子系统为机房设备的运行提供了净化和恒温恒湿的环境。环境监控报警子系统对机房的温度、湿度、烟雾状态、供电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设定参数出现异常时报警[10],使工作人员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中心机房内的信息网络设施设备的进一步损坏,实现高效节能的机房环境管理维护。一般情况下,考虑到节约成本和人力资源优化,高校信息网络主管部门很少会配备维护机房环境保障子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中心机房环境保障系统适宜采用运维外包的方式,由专业的维护公司进行定期维护维修。

3结束语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构成了信息化校园的基本形态。信息化建设既要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又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11]。对于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需要强调实用性、兼顾先进性和开放性,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性能的信息基础支撑平台,以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12]。

上一篇:射频识别印制天线方法 下一篇:大学实验室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