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痛”为何用抗抑郁药

时间:2022-10-13 01:57:57

抑郁症常伴随疼痛

疼痛是病人就医时最常见的申诉。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是身体组织受到损伤的信号。但是,疼痛,尤其是延续6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不一定都能用身体器官组织病变来解释。周密的身体检查与各种实验室检查有时也不能找到相应的病理发现。

51岁的汪阿姨,患有心脏预激综合征,近几年每年发病一两次。2年前发病次数增多,住院治疗后出现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数月后头痛剧烈、胸闷、乏力,‘经外地多家医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衰弱,多种治疗亦无效。自己不能工作,其丈夫也丢下工作陪她到处求医。其后疼痛扩展至上肢、下肢、咽喉、胸背,由于疼痛日渐加重,不能忍受,多家医院治疗仍无效,而更感悲观失望,焦虑恐惧,惶惶不安,以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在我院做了详细周密检查,全身0T扫描,除发现有子宫肌瘤和胆石症外,也没有发现可以解释疼痛的病理改变。

医生的话

经过深入会诊发现,汪阿姨自出现头痛症状起就有情绪抑郁、兴趣减退、入睡困难与早醒、食欲降低、消瘦,有时有消极观念,我判断她患的是抑郁症,伴有明显的焦虑。近50年来许多研究证实,抑郁症常常伴随疼痛,其发生率高达40%~60%,甚至高达84%,以头痛、背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肢端痛多见,这是抑郁症常见的躯体表现。所以,我在给她心理治疗的同时,为她选用抗抑郁药氟西汀,每日早餐后服1粒,为了帮助她安眠,减轻焦虑,还嘱咐她每晚服氯硝西泮半片。一个月后,汪阿姨的症状明显改善,逐渐减量停服氯硝西泮,连续服用氟西汀一年以上达到痊愈,恢复了工作。

上面的病例给我们如下启示:①慢性疼痛病人中确有部分病人找不到躯体病变的证据,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出现、程度和过程起着重要作用。②抑郁症常常伴随疼痛症状,有时疼痛症状掩盖了抑郁症状可能导致误诊。③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有效,对疼痛也有治疗作用。

对其他慢性疼痛,抗抑郁药也有效

疼痛症状为抑郁症的一部分时,用抗抑郁药有效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对其他类型的慢性疼痛抗抑郁药是否也有效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研究表明,疼痛的出现及强度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有早年社会学习的经验,对疼痛的认知、注意集中与暗示、情绪,人格、文化背景以及性别年龄等。因此,不应忽视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惧常会伴发或加重疼痛,情绪改善能减轻疼痛甚至使之消失。

第二,在临床上,经过周密细致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官组织病变的慢性疼痛,还常见于:①焦虑症,约50%伴发头痛或身痛:②疑病症;③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是这几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研究证实,抗抑郁药如阿密替林、多塞平,氟西汀、帕罗西汀及文拉法辛等,对抑郁与慢性疼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对疼痛的调节涉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和内啡肽类、P物质等的参与。近年来对5羟色胺研究表明,中枢5羟色胺减少,疼痛加强。5羟色胺还有提高痛阈和加强吗啡镇痛的作用。抗抑郁药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浓度,发挥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同时抗疼痛。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疼痛发生后,病人首先需在医生指导下做周密的身体检查,以防遗漏严重的身体病变。

上一篇:4种足癣,4种治法 下一篇:医院跑得越少,血压控制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