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小组的创建和使用初探

时间:2022-10-13 12:52:11

班级管理中小组的创建和使用初探

搞 要:当前,新课改正在逐步走向深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理念越来越为教育者所重视。

关键词:班级训练;创建小组;课堂教学

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中小组的创建和使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现总结出来,谨供各位同仁交流。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小组的创建

1.创建方法

全班共55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9人,有一个组10人,各组综合成绩(初三期末和高一入学)的平均分大体相当。在此基础上,根据性别、住宿走读类别、纪律性、高矮、工作能力等因素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对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例如,有的班干部反映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特别爱说笑,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初中时矛盾很深,某某男同学和某某女同学正在早恋……因此,不能让他们同桌或在同一组;有班干部提醒我各组住宿生和男生要平均分配,以便做卫生值日;有的任课老师告诉我哪些同学能力很强等等。这样,在进行分组时,可以将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散在各组。分组过程很艰难,但是为以后的班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组的结果是:各组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大体相当!平均分和高低分搭配基本一致;每组分配2个男生,5个住宿生;高矮、纪律性、工作能力系数大体一致。

2.座位排定和轮换

小组分好之后,接下来就是排座位。同一组同学集中坐。全班9列6行,左中右三大列,每组3*3坐定。组内座位固定,将纪律和高矮考虑进去。轮换办法:以小组为单位顺时针轮换,组内座位秩序固定不动,每周一次。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相对公平,按照传统做法在排座位和轮换之后,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和家长请求换座位,甚至还动用非常规的人际关系,一旦答应他们,就会引起不可预见的矛盾和连锁反应。实践证明,新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这样的麻烦,学生也比较满意。

二、小组的使用

1.团队化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战斗团队,各种活动均以9人小组为单位开展,集学习、纪律、卫生值日等于一身,各位老师、班干部、课代表工作的对象就是各组组长,各组组长全权负责组内的各种事务:纪律、出勤、卫生、仪表、收发作业等等。组长地位等同于班干部!各组副组长由组长任命。在此基础上,在各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实行分数量化管理。由各组民主推选1人,班主任任命3人,组成“9人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不定期对各组的卫生、课堂纪律、作业收发、校服仪表等内容进行打分。此外,班内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如:踢毽子、拔河等,来进一步加强每个同学的组织意识,增强组内学生的凝聚力。

2.组长执掌赏罚“大权”

印发一批制式的表扬单和批评单给各组长。日常管理中,制式空白的批评单和表扬单在组长手里拿着。表扬单可以不用教师签字,组长单独签字即可生效。签发完之后直接交给学生本人,由学生本人保存。每次回家时可以拿回去让家长看看。学生当然愿意保存表扬单了,所以不用担心丢了。在使用批评时,教师签字方可生效,组长可以不用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组长免受威胁和打击。批评单经教师签名之后由班主任保存,避免丢失。在使用时机的选择上可以制订一些规则。如:经组长记录,组内有些同学一周之内从未迟到,或一周之内一直按时交作业或按时做值日,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被老师点名表扬等就可以签发表扬单。而有些同学经常不穿校服、课上经常睡觉或说笑而被老师点名批评,组长就可以签发批评单,然后让老师签字。当然,表扬和批评的情况有多种,各组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各组使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课堂教学小组的使用

做法是:教师设置教学情境,然后设置思考题,各组抢答,同组同学可以不经举手直接站起来补充回答,回答完美的加2分,声音小,表述不清楚的加0~1分;其他各组有补充的加1分,有反驳意见并能自圆其说的加2分,由一名学生公开记分。几节课下来,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让课代表制订了《历史课堂答题规则》,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学生们兴致高昂,回答问题积极,而且各组之间相互纠错,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优势,课堂生成性问题层出不穷,效果不错。

上一篇: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手术的护理分析 下一篇:基层医院助产士的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