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教育革新比较与合作

时间:2022-10-13 12:00:17

中俄教育革新比较与合作

一、中俄高等教育改革是两国高校国际间广阔合作的基础

(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改革。这种探索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使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摒弃陈旧过时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1985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尖锐地指出我国高教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决定》针对政府有关部门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的问题明确提出了“要从根本上改革这种状况,要认真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1]1。在《决定》的指引下,从1985-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围绕着“五大体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探索。

1. 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心城市创办的“市属高校”的兴起,突破了以往“只有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办学”的体制;二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进一步突破了单一政府办学的体制;三是“一校两制”“一校多制”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开辟了我国高教办学体制改革的新局面。

2. 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高校办学自。《决定》明确赋予高校应有6个方面的自,即“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教材;有权接受委托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和任免其他各 级干部;有权具体安排国家拨发的基建投资和经费;有权利用自筹资金,开展国际的教育和学校交流”[1]2等等。二是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使其放弃了一些本来不应管的事,从而得以腾出精力,更有效地管好该管的事情。三是由于扩大了地方管理高校的权力和责任,既充分调动了省级政府管大学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其管大学的责任感;加大了地方对高校的投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

3. 推进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少量“自费”试点,到“双轨并存”(既有自费、又有公费),到“收费制”基本确立,开辟了国家投资以外的一个新渠道——“家庭和个人投资的渠道”。二是兴办校办产业,开展广泛的科技服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扩大了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三是由政府给政策,开征专项用于高等教育的附加。四是接受捐赠,允许私人依法办学。

4. 推进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单一的指令性招生计划,试行“指令性计划” 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新的招生计划制度,并逐步扩大“调节性计划”。二是试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5. 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中央经济、科技和教育三大体制改革的东风及其创造的外部环境,促进了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的转换。二是促进了高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全面提高,以及民主化、法治化管理的加强。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方针,确定了跨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战略。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深化”;二是着力于重点和难点。

1. 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完善和政治、科技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视野,确立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目标,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各项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其主要表现有:第一,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进一步打破了国家包揽办学的旧格局,加快了“建立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新格局”[2]1的步伐。第二,在投资体制改革上,进一步改变了单一依靠国家拨款的状况 ,加快了“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新体制”[2]2的步伐,包括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大学生的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同时,进一步改革了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机制,着手探索变“按人头拨款”的办法为“教育基金制”,并针对不同层次和别类的高校,实行不同的拨款标准和拨款办法,以充分发挥拨款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新机制。第三,在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上,一是通过“两个计划相结合”的过渡(即“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进一步促进了新的招生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二是通过“双轨并存”的过渡(即公费和自费)和“并轨”改革的推进,进一步确立了大学生“缴费上学制度”;三是通过“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2]3的过渡,进一步促进了毕业生“面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新就业制度”的[2]4建立;四是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进一步推进了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在分配上和个人工作实绩相结合。

2. 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共建、调整、合并、合作办学和参与办学”[2]5为主要途径,实施改革的重点突破。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3]。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

俄罗斯今日的世界科技大国地位是与她一贯重视教育并拥有一套完整严密、标准严格、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密不可分的。作为当年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文化教育事业最发达的俄罗斯,独立后进入了一个改革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整个社会体制的根本性改革,俄罗斯在继承了前苏联教育体制的同时,其教育制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革,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度更大一些。早在上一个世纪30年代,俄罗斯就基本消除了文盲,实施了普及11年制初等义务教育,目前每万人高等教育普及率为171人。俄罗斯教育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依据发展市场经济这一社会改革发展总目标,苏联于1988年和1989年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改革文件和法令,从总体上勾画出了与社会政治经济改革要求基本一致的教育模式框架。但是,由于苏联后期所产生的社会动荡、民族冲突和经济危机,使教育改革无法持续下去。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也势必影响了其教育结构的改革。俄罗斯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确保教育的大众化,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拨款的使用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强调教育改革的“民主主义和人文思想”[4]1, 强调“学术的自主性和高等教育形式的多种多样化”[4]2。俄罗斯前总理卡西亚诺夫曾说:教育改革必须慎重,特别要注意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效果应符合时代的需要。

自实施教育改革以来,俄罗斯的教育结构正在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确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模式。苏联教育管理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国家对教育实行垂直统一领导,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表现在极大地限制了地方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造成教育政策脱离地区、学校及个人的发展实际,在管理中易出现形式主义、、行政命令和教条主义倾向。针对这一问题,俄罗斯联邦于1992年7月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强调了教育的分权制和教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就是要解决集权与分权、统一与分散的关系,从而理顺联邦中央与各共和国及地方、学校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教育权限,将过去由中央统一管理改为分级管理,实行联邦、共和国、地区三级管理。联邦最高管理权力机关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实行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标准,编制国家教育预算,调节教育法律关系,负责统一的干部培训和再教育培训计划等;各共和国一级的权力机关和教育部门应在与联邦教育政策不相抵触的情况下,根据本共和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共和国教育法令、编制共和国教育预算、规定地方教育税和教育费,并依据国家教育标准制订相应的民族、区域教育标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地方自治机关的教育权限主要是:保证公民实现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执行国家教育政策、编制地方教育预算、设立地方教育基金、通过地方教育拨款限额,确定不违背国家教育标准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教育标准等。1996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又颁布了《高等和大学后专业教育法》。在这个法律文件中再次重申了《教育法》中关于“国家保证俄罗斯公民通过高考竞争在国立高等院校中免费接受高等教育”[5]的规定,同时提出高等院校在完成国家招生计划后,可以招收自费生。目前,俄罗斯高等院校正在扩大收费教育的比例。同时,为了对高校收费加强监督和管理,俄罗斯科学和教育部决定,从2002年起,实施对所有实行收费制的高校进行严格的评估鉴定。评估鉴定范围包括:教学计划、师资队伍的质量、学生数量、校舍和教室情况、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同时,通过评估对那些教育质量极差的“假冒伪劣”教育机构予以关闭。俄联邦政府于2000年4月通过了《2000—2005年联邦教育发展纲要》。《纲要》全面分析了俄罗斯十年经济转型以来教育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五年的实施目标、任务、手段、财政保障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同时,确定了教育在国家政策中优先发展的地位、战略和发展方向。俄罗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保持、推广和发展民族文化,培养爱国守法、具有民主和社会意识、尊重人权和个性自由、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公民,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当代科学的世界观,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文化、经济、科学和技术的变化。俄罗斯原来的基础教育是11年一贯制,不分小学、中学,而这次《教育发展纲要》把中小学11年制改为12年制。《纲要》特别强调“在俄联邦所宣布的教育优先的基础上,使教育系统的发展有利于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有创造性的个人,并使教育系统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而获得发展”[6]1。在这个主要目的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强调“教育优先”;二是把“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有创造性的个人”[6]2置于突出地位;三是视教育系统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6]3。这个三位一体的表述对俄罗斯来说无疑具有战略意义:“教育优先”是手段,造就“个人”是根本目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是位居个人发展之后的从属目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俄联邦逐步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制订并通过了2000—2004年高等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及创新性的新思想体系,对高校的指导原则和课程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其目的在于开发高等学校的科学潜力和教育潜力,明确科学与教育、生产、培养高水平的专家和科学技术人才以及科学教育人才之间的关系。几十年来,俄罗斯一直实行高校自行命题、由考生到报考学校参加考试的制度,但这一考试制度的弊端就在于舞弊、腐败现象严重,边远地区的考生负担不起交通费用,大学缺乏竞争机制。根据《高等和大学后专业教育法》,联邦政府决定实施高等院校入学统一考试。从2001年起,首先在楚瓦什自治共和国等5个联邦主体进行了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的试点工作[7]20。

根据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联邦政府从2003年开始推行国家考试基本标准,从2004年起,实行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根据统考成绩,各高校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并以此规定学生的助学金。这样,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越好,报考学生数量就越多,自然,其从国家财政预算中获得的教学经费也就越多。由此引进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大锅饭”、平均分配的做法,那些教学质量一般的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而确定新的发展目标。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加强与世界各高校的广泛联系和网络化远程教育,俄联邦教育部近几年集中力量狠抓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引进工作,并加强了部门间、联合体和地区之间的电信网建设。目前建成了32个网络中心,100多个大型的大学联络站,统一的教育体系信息空间站也初具规模;通过网络开发现代国家课程和教育方法。为了推动知识产业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最近几年,俄罗斯高等院校在科学领域和科学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创新性科技中心,以开发大学的科学潜力,实现大学科学研究工作的产业化。科学技术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高校创新性工作的发展进程。这种发展表现为:在大学建设创新性基础设施,编写和出版新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出台保护每个受教育者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重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为各个大学及时补充各类资源,支持教育管理、教育经济以及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性变革。在高等学校创新性科技中心的发展中,大学科技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科技园不仅为创新性科技中心和创新性生产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物力,同时还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如今,在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各大学已经成功地运行了11个创新性科技中心。首批参加计划的高校还将创建创新性工业体系,以加快工业产品的开发,并向市场推出科学技术研究方案及知识密集产品[7]21。俄罗斯政府为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几年来制订、颁布、批准、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条例和优惠政策,确立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国家高等教育标准,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每年从年度财政预算中,按不低于联邦预算3% 的比例向高等教育进行财政拨款,以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2011年11月,普京总理在俄罗斯外国投资协商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在未来3年,联邦政府将持续加大对教育和卫生系统的投资力度,除现有的财政拨款外,将追加拨款大约6 000亿卢布,约200亿美元,用于教育和卫生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同时,普京总理补充到,在该领域将为投资者创造补充条件:自2011年起在卫生和教育领域经营的公司免除利润税。俄罗斯政府为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努力培养“国际型”人才,于1992年3月通过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的决议》。《决议》指出,建立多层次高等教育结构应根据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更加灵活地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复合性人才,以尽可能地满足个人和社会对文化与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为目的。同时强调,《决议》的基本依据是俄罗斯国内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文件。以此为依据,俄罗斯政府还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国际型”人才的若干建议。该建议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高等教育要实现教育、生产及科学一体化,三者要加强协调,发挥整体效益;加强外语、地理学等课程教学,使其成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外语,并通晓外国文化;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多地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并提高外语水平;高校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及教学手段,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促进工商企业及社会公众对国际教育的了解与支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树立公平竞争的诚信观念。

上述建议充分体现了现今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理念,阐明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因为一个国家要想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必须参加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在教育国际化上下大力气,不断地吸收和引进世界教育先进教育理念和多元化体制,真正地开拓学科专业技术的一体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制,都应逐步地适应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教育标准,以便使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融入国际教育市场,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契机。俄罗斯政府为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了培养各级专业人才的原则,确定了多级高等教育学制体系,即不完全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和专家资格教育。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新体制为每个公民提高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获得与其能力和知识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机遇,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个人专业的机动性和个性的社会保障。改革的成果就是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取得极大的学术自主性和高等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培训的期限和标准,教学形式,颁发的毕业证书及获得的学位等。综上所述,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关系的确立,推行蕴含世界最佳经验的高等教育多元化体制,真正地开拓学科的学士专业技术的一体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期限,都应适应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教育标准,包括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诸如中国、韩国、日本、美国。

二、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两国高校间的国际合作在基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应保证相互交换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为了合作的顺利实施,应完成下列任务:[8]185。

1. 应参与国际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市场,以及教育服务市场,使学生能够在继承和弘扬各自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注重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2. 中俄高等教育的发展机制虽不尽相同,但两国应在高等教育合作一体化的基础上注重各自的特点,立足使每一所高等学校都能作为国际合作的独立主体积极参与两国间的教育合作,促进两国高校教学的紧密联系; 3. 保证科学研究与高校教育过程的紧密联系;4.联合俄罗斯和中国高校共同解决最重要的教育和科学问题,组织并实施科学的合作教育规划及方案;5. 建议的详细拟定并积极参与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措施,新途径;在先进的科学研究、深入的分析和先进的技术之基础上,促进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的发展,培养有才干的青年人;6. 互相吸收和发展两国高校间的先进教育方法,普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成果;7.深入研究俄罗斯和中国的语言与文化。

高等教育方面国际合作的机遇和目标决定了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前景。在此方面俄联邦总统签署的针对远东发展的联邦纲领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俄两国高校,特别是俄罗斯远东高校与中国北方高校间进行国际合作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8]185。 1. 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北方各高校间交流教学大纲、交换大学生、研究生、教授和科学工作者;2. 研究和推进共同探讨的学士和硕士专业技术教学规划;3. 实施针对具有学士学位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教程;4. 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北方城市组建共同的教学和研究中心;5. 参加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国际方案设计;6. 组织并参加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成果展览会;7. 参与高等院校交流信息资源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建立。

三、加强中俄高校区域间国际合作的建议

通过分析发展高等教育领域国际间合作的主要趋势,应当指出必须改善合作的组织形式。为此建议创建一个包括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北方各校在内的高校联合会,该联合会应完成如下任务:1. 组织区域间学校的国际联络与交往;2. 对高校科研教育的发展和整体化提出预测,提交可行性报告和建议;3. 提供独立的国际和国家间的高等教育成果技术鉴定;4. 参加建设和开发科技园,科学教育综合体;5. 参加高校工作人员的鉴定、评定工作;6. 组织国际学术会和座谈会[8]186。联合会可以制定方案建立一所国际区域大学。这所大学最好可以成为开发和交流教学技术,联合优秀高校潜在力量培养和培训专业人员的中心。联合会范畴内的工作还包括制定方案,组织远程教学系统,在这种新信息环境下,学生们不用到国外就能够学到各学期的教学课程。应创立地域性条件,以便真正地发挥全球远程教育功能的作用。联合会另一个可行性的活动对象就是发展高校毕业后教育领域的国际间合作。

如果发展和推行上述方案,那将是对我们两国人民的相互尊重与相互合作,对全社会的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上一篇:电子政务安全隐患及安全系统思考 下一篇: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