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厂老板应该考虑的清单

时间:2022-10-12 11:20:24

印刷厂老板应该考虑的清单

假设这样一种情境。到了2018年底,中国境内印刷厂的数量只剩下2013年时的50%,《印刷经理人》杂志对联系得上的、已经改行转业的前印刷厂老板发了一份问卷,里面有一份清单,列出了印刷厂老板“2015年以前,后悔没有做的事”,回收的问卷比2013年对全国印刷厂发的“两年内想要投资的项目”问卷,居然多出了三倍之多。

2013年初,印刷大环境普遍不景气,某些城市进驻新印刷厂,一些合版印刷的服务也透过网络来到城里抢生意,原来的印刷厂苦思不解,大伙在竞争中都已经快没利润了,新来的居然在价格、交货期、质量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新印刷厂的优势从何而来?

答案刚好是杂志对全国印刷厂发的“两年内想要投资的项目”问卷里面提到的新技术和新管理,全部或部分的体现。

2013年印刷厂老板应该考虑的清单

器材软件功能:

1.印刷后印张经过扫描导表,产生质量报告。(例如:pressSIGN)

2.控墨台闭环校正――利用轨道扫描仪读取印张上的色块,反馈正确的墨键数据回控墨台。(例如:各厂牌印刷机或第三方产品InkZoneLOOP)

3.数字预放墨――衔接印前和印刷的数字化,将CTP版上的墨量信息传到控墨台,让放墨的依据是CTP的墨量,而不是印刷师傅的眼力。(例如:各厂牌印刷机或第三方产品InkZone数字放墨)

4.CTP制版时,考虑智能型的冲版机,控制墨水的消耗和印版的质量。(例如:旺昌冲版机智能药水检测系统)

5.CTP制版时,考虑印刷机的特性和省油墨的效果。(例如:Auraia数位网点或preeSIGN省油墨)

6.拼大版时考虑不同印刷机成本,尤其商业合版或包装盒的制版。(例如:崭新盒子拼大版时考虑20个盒子中5台印刷机印刷不同组合的成本,崭新合版可以计算出不同印件在不同大版上印刷的可能成本,即还没到车间,就能预估成本,到了车间则可以直接制版印刷)

7.接单的同时产生工作单,或进一步用网络门户接单。(例如:投资ERP/MIS)

8.报价的同时已经分析过每一台印刷机印刷的成本。(例如:投资ERP/MIS)

标准化操作程序(SOP):

明确的操作程序,可以降低不同人员操作的差异,对新人的培训也更有效益。

1.建立SOP,包括在印刷环节以后,如何处理印张或废纸和各种耗材。

2.建立SOP,包括何时保养印刷机和如何保养印刷机。

3.建立各种沟通的SOP,善用质量报告进行客户、经理人、印刷师傅之间的沟通,取代用经验和形容词来描述印刷品质。

4.建立印刷人员个别岗位的SOP,越来越聪明的控墨,已经将印刷师傅放墨的功能替代了一部分,对印刷师傅带领2~3个副手的工作范围,是否加以检讨,让每一工作步骤更简化,更节俭人力。

5.建立印前每一步骤的SOP,从上班开始的检验,包括把CTP版如何移到印刷车间都应该有SOP,注重印前、印刷以及印刷、印后环节的衔接。

6.报价、接单也应建立SOP,为了效益,也为了未来全面自动化的需要,或开始从网络接单。

2018年不再从事印刷的老板,最后悔的是对2013年那份清单不关心,SOP当然也没有,所以到了2018年已经不再搞印刷了。

本文前面夸张地把五年后的印刷企业数量想象少了一半,根据《印刷经理人》杂志发表的2011年底的数据,国内各类印刷企业总共有102484家,同比才下降了1.8%;印刷从业人员356.67万人,同比只不过减少了2.7%。读者可能觉得五年后印企减半危言耸听,但如果我们请各省的主管单位调查一下,就会发现2012年境内70%的印刷活件是由百分之几的印刷厂接的单,如此,可能更容易观察到印刷业务正在集中的趋势。

2011年底,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长12.59%,如果平均分配到每一家印刷厂,就是都应该成长12.59%以上,偏偏大家都在喊“苦”;没在喊的印刷厂,就是那些默默去争取更多生意的。

查询一下各地的数据,说不定有些地方已经是这样一番景象,30%的印刷厂争取到了当地70%的活,那么其他70%的印刷厂还会活到五年后吗?这样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业务的流向,大家可能就可以想象印刷竞争对手越来越少的趋势。

(作者为崭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一篇:从标准化中挤出效益 下一篇:压力 前行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