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柔软处绽放的灿烂之花

时间:2022-10-12 10:56:29

在现代化进程飞速向前的当代社会,我们不仅需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更需要滋润心灵的道德绿洲。

2012年5月,人们为一个叫何遥的年轻女孩深深感动。何遥是一名护士,5月1日,她被一名精神失常患者打倒在地,在这名患者跳楼的一瞬间,这位平时连提一桶水都感觉费劲的80后姑娘,却冲上前死死抓紧体重65公斤的患者,坚持了60秒之久。人们赞她为“最美女护士” “护士节100周年的一抹亮色”,笔者则颂扬何遥的以德报怨、救死扶伤、善良大爱的美德是“心灵柔软处绽放的灿烂之花”。

这样的灿烂之花也绽放在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园圃之中。忧国爱国、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尊师敬老、宽容谦让、关爱帮扶、知恩图报、温馨微笑、合作互进、共担分享、扶危济困、敬畏生命、勤劳节俭……这些带着温度的词语频频出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中。这一命题趋向固然出于呼应社会对良知美德的急切呼唤,同时也体现着对初中生构建美好道德操守的考量、重视和期盼。以近两年中考作文为例,我们要熟悉下列四种与“美德”有关的命题类型,并掌握应对良策。

一、直指美德类。例如山东临沂卷:“阅读下列关于‘诚信’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以诚待人,人人敬;以诚办事,事事成。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诚信是传统美德,诚信是文明标志,诚信是文明为人处世的根本。请以‘守护诚信’为题,写一篇文章。”四川内江卷也以“诚信”为话题,还有“善良的魅力”(重庆卷)、“报答”(新疆卷)、“容纳”(大连卷)、“关爱”(德州卷)等题,都属于这一类型。此类命题具有相对唯一性,所写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二、选写美德类。命题提供多个供你选择的范围,如果你的“美德”积累与命题要求能实现有效对接,则可选择某一美德热点构思。例如江苏无锡卷:“请以‘快乐,来自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在“成功”“梦想”“爱心”“坚持”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 (2)要写自己生活中与“快乐”有关的事。如果你选“爱心”,必须满足两点命题要求:一是体现“爱心”与“快乐”的因果关系;二是写记叙文。

三、隐喻美德类。此类命题往往将美德隐含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文学性语言之中,你必须通过感性描述进行理性思考,准确把握其中的美德内涵。例如甘肃兰州卷:“‘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请你以‘雨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命题者提供喻体“雨露”,你可从根据“雨露”的文学特性从美德中寻找出相应的本体——乐于助人,知恩图报;文中的“我”既可以是“雨露”的受惠者,也可以是“雨露”的播撒者。

四、演绎美德类。命题者提供一则故事或是一段相关材料演绎某种美德,要求考生从中正确提炼主旨,然后构思立意。例如福建漳州卷:“读下面寓言故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孔雀向天后诉苦,说夜莺用它悦耳的歌声取悦每个人的耳朵,自己却只要一开口,就受到所有听见它歌声的人的嘲笑。天后宽慰它说:‘但是你的美丽和身高远远胜过它。你的脖子闪耀着绿宝石的光彩,你有五颜六色的尾巴。孔雀开屏,更是受人们喜爱。’但是孔雀说:‘可是我在歌声上比不过夜莺,只有这无声的美,我仍然觉得不快乐。’”读题时你必须筛选信息,从题目所提供的寓言故事中概括出“远离嫉妒、自卑,学会共享、分享”这一美德,作为构思立意的依据。

为让美德类中考作文获得高分,还需学会下列“高招”。

一、审题力求精准。首先,对概念的界定要精准。例如辽宁大连卷话题作文“容纳”,提示语中引用名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启发考生,形象化地明确“容纳”的内涵。可是有的考生不作仔细推敲,拟题《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叙述故事:“我”与好友闹矛盾很不愉快,“我”自省造成误会的原因,并主动通过适当方式进行沟通,最后终于“架起了心与心的桥梁”,同好友和好如初。文章立意积极,语言流畅,细节不乏亮点,但审题时混淆“沟通”与“容纳”这两个概念成了文章的致命伤。“容纳”与“沟通”都用于处理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但重心不同:“容纳”重在“接纳”“融合”,不辞不拒;“沟通”则重在沟联而使之通畅,消除阻隔障碍。很明显,上述故事适合“沟通”话题,如用于“容纳”话题,情节必须作下列改动:误会原因在好友一方,“我”宽容大度待之,使之感动,两人和好如初……文题可相应改为《包容,让友谊之花常开》一类。

其次,对材料的提炼须准确。例如湖南邵阳卷先提供下列材料:“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要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然后要求“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把你的故事或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材料记叙的两问两答,涉及三组关系——享受与劳动;享受与节制;独享与共享。包含“勤劳”“戒奢倡俭”“分享”等三个道德美点。选其中任何一点立意都准确。有的考生想“人无我有”,创新立意,于是提炼出“提倡慢节奏生活”这一观点,结果牵强附会,“新”则新矣,却脱离了材料的本意。

二、引入时代活水。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运用例证法时,人云亦云、“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是考生的常见病。治疗此病的“特效药”是平时积蓄“时代活水”,正反面材料都可以储存,考场接题后,让合适的时代活水汩汩流进考场作文。湖北襄阳中考作文题为“一言一行总关情”,有位考生取“谢谢你”这一句关乎“情”的“言”作为切入点,文章举出的鲜活事例让“谢谢你”这一“老旧”话语充满着时代价值,请欣赏:

……然而,当我们熟悉这三个字时,我们真的表达出诚挚的感谢之情吗?我们的感恩情怀真正因此而得以提升了吗?现实生活中的一声“谢谢你”正在遭遇尴尬。

前几天从媒体上得知,十六名复旦“驴友”在山中迷路,一名警察在搜寻过程中不幸坠崖殉职。而那些平日里说惯了“谢谢你”的天之骄子们,面对最应接受感谢的警方竟不为所动,毫无感激之情,甚至“无语凝噎”,迅速“闪人”,高等学府竟有如此没良心的学生,不禁让人痛心。是什么让他们缺失了社会道德感,又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说声“谢谢你”的勇气?他们没有说出口的一句“这是你们的责任”,看似理性冷峻,实则寒彻人心。显然,我们很多时候只注意到这三个字的形式作用,而真正的感恩情怀却在忽视与麻木中渐渐萎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法制与责任撑起了高速运转的文明大厦,别人的帮助,我们有时可以认为是他们的责任,从而回避了感恩的情愫。于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将“谢谢你”异化为社交辞令,感恩成为仅有语言缺乏实质的空壳。此时,那些令人寒心之事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你看,作者直面当代热点,针砭社会弊端,对十六名“驴友”该由衷地说“谢谢你”时却“无语凝噎”,且迅速“闪人”这一行为进行抨击,尖锐泼辣,痛快淋漓;由此提出的“谢谢你”异化论发人所未发,新人耳目,促人深思。这就是引进时代活水的魅力!

上一篇:提高综合素质 传承人文艺术 下一篇:浅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